男女主角分别是土陈的其他类型小说《我的二零一七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陌上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油和味极鲜,上锅蒸烂。熟悉的菜香,让人想起许多年前的冬天。冬天是吃大白菜的季节,物质极不丰富的年代,餐桌几乎顿顿有大白菜的身影,白菜根也不舍得扔掉,要么一切两半,丢在腌萝卜的缸里一起腌着;要么切成薄片撒上盐,等第二顿吃饭时就着下饭。少时不懂“性定菜根香”,总嫌白菜根筋粗、冰凉没味道。而今吃起来,却强过许多珍肴。白菜是百菜之王,怎么吃都有好吃,和谁都能做搭档。富贵人家是它,平常人家吃它,当之无愧的救命菜。(待续)
《我的二零一七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油和味极鲜,上锅蒸烂。
熟悉的菜香,让人想起许多年前的冬天。
冬天是吃大白菜的季节,物质极不丰富的年代,餐桌几乎顿顿有大白菜的身影,白菜根也不舍得扔掉,要么一切两半,丢在腌萝卜的缸里一起腌着;要么切成薄片撒上盐,等第二顿吃饭时就着下饭。
少时不懂“性定菜根香”,总嫌白菜根筋粗、冰凉没味道。
而今吃起来,却强过许多珍肴。
白菜是百菜之王,怎么吃都有好吃,和谁都能做搭档。
富贵人家是它,平常人家吃它,当之无愧的救命菜。
(待续)
也动手做了,里面的花生米泡过之后吃起来使辣菜的味道更足,确实是可行的。
记于二零二五年2月17日)小时候吃过一份儿蒜蓉辣酱,蒜香扑鼻,酸辣可口,一个塑料袋儿盛着,也就几毛钱,忘了是什么牌子,但那正宗地道的口味,却令人至今难以忘怀。
总是想吃到回忆中的味道,每每去超市,总会购买不同品种的辣酱来吃,却总也找不到记忆中的味道。
后来单位食堂的一位大厨做了一次,造成了全场轰动,分分钟售罄。
后几经辗转,我入手了这份辣酱的配方,每到秋日,红椒大量出获之时,都会买上一大盆来做辣酱,来安慰流淌着乡愁的心。
再装瓶入罐送给朋友,朋友也说,记起了他年少的时光。
味道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穿起了从前与现在,承载着记忆,承载着岁月里的酸甜苦辣。
我在时光里寻找老味道,就好像回到了从前。
认识朋友奶奶那年,她已80多岁,很精神健壮,姓管,我们都叫她老管。
她住在老房子里,房子不大,院子却很宽敞。
院子当中是供人行走的石板,两边都长满了蒲公英,老管招待我吃的第一顿饭是蒲公英炒鸡蛋,从院子里现拔的,还带着鲜嫩的小骨朵,洗净了炒熟上的桌。
在此之前我从未如此吃过蒲公英,感觉很新奇,那菜也做得味道和卖相都不错。
最感兴趣的是老管墙外,绳子上挂的成片晾晒的雪里红。
说是雪里红,其实我并不知道,也许是萝卜樱子也未为可知。
青菜收了,洗净晾晒之后揉盐腌起,过十天半月后,腌好了,蒸熟再晾干,吃的时候复水,加油和葱花,蒸食即可,非常可口,有股干菜那种独特的香味。
我喜欢做渍菜,更喜欢一个人做渍菜的那些悠闲时光。
这许多年再未曾吃上那么好的干菜,终于有一年自己买来雪里红腌来渍,可能是菜不够水嫩、或是蒸的时候时间不够长,没有那种入口即化的口感,嚼在嘴里只感觉筋硬渣多难以下咽。
今年跟朋友要了几个小缸,做完酸白菜之后,有了做雪里红的念头,然而时节已过,只待来年了。
数年前在QQ空间认识一位朋友,是安徽人。
她告诉我,平时的饮食很简单,每日离不开豆干、葱苗儿;我
是十分喜欢,不吃也不觉得有什么。
但我记得小时候是吃过淡水鱼的,而且还是鲶鱼。
小的时候河里的水总是很清,生着许多小鱼,鲢鱼,草鱼,鲫鱼都是有的,难得一见的是小小黑黑状如蝌蚪、嘴两边挂着长须的阔嘴小鲶鱼。
老辈儿的人都说,“旱生蚂蚱涝生虾”,我不知道这句老话到底是真是假,但小时候是深信不疑的。
那时候村里有一片很大的果园,从我记事起就在,后来为了灌溉果树方便,便挖了一口挺大的野塘。
野塘年年为果园供水,劳苦功高自不必说,四边杂草丛生,树影倒映,或是横斜入水或是蜻蜓来去;景色很美,后来不知道谁眼尖,说是绿水之中,鱼影沉重,怕有大鱼。
在米面不自由的年代,鱼肉足够使人垂涎三尺,于是这里的宁静很快被打破,尺把长乃至更肥大的野鲶鱼一条一条的成了俘虏,来不及说出对野塘的最后依恋,便被粗暴地扔进了水桶、条筐,然后被煎炸烹烧端上了笑脸相迎的饭桌。
野塘从未有人放养过鱼苗,更没有人想到过为什么这么多的鲶鱼生于其中,于是大家便都相信了那句老话。
家里人把鲶鱼红烧、清蒸,换着花样地吃。
我吃的是否欢乐竟全然没有印象了。
后来我不再食用淡水鱼,再后来我在网上看到鲶鱼生长环境恶劣,以食垃圾等为生,则更不待见它了。
自来到港城,慢慢学了些海边人的手艺,鱼干每逢季节我都会风干一些,有鱼,近海也便利。
把鱼从背部片开,就着海水,洗净内脏,然后用麻绳儿系住鱼尾,迎风吊起。
来往的海风带走了肉中的水分,和太阳一起赋予了它们另一种美妙滋味。
海边的绳子上,一串一串摇摇晃晃,别成一派亮丽风景。
这是鲅鱼和鲐鱼干的做法,简单而容易上手,食用时清水洗净,切成小块。
若喜自然风味,垫着玉米皮上锅蒸熟,就着馒头、片片即可开吃,也吃出一股粗犷的大海味道,香且回味悠远。
而有的人偏偏做的精致,洗好切好再放入碗中,佐以食用油、味极鲜、葱花、姜丝、干红椒,蒸时更是别有风味,层次感更加强烈,回味无穷。
而我常做的却是马步鱼干,海边垂钓,收获的最多莫过于鲻鱼、海鲋和
马步鱼,鲻鱼肉不那么细腻,有股子土腥味,头尾粗细相差无几,鳞片粗大,长相不太讨喜,钓上来的这种鱼常送人居多。
而海鲋则是黑加吉鱼的港城方言,小却味道鲜美,巴掌大小,时常熬做鱼汤。
而马步鱼则是后背开口,去骨去脏,海水洗净。
拌糖和少许盐渍好,平铺在网上晾晒,风干后收好,待烧烤时食用,味道一绝。
近年来港城每到夏日夜晚,烧烤如火如荼,已成为一种文化。
而马步鱼干作为其中一个主要品种现身其中,深受人们喜爱。
蜢子虾,桃花虾相继出获,若能得蜢子虾是极好的,这种虾子小且又柔弱无骨,入口无杂质,十分鲜美。
是做虾酱最好的原料。
若无蜢子虾,桃花虾也可,拣净杂物用小磨磨得细细的。
若没有石磨,打碎机也勉强可用,但打的不那般细腻。
在家里做的那一点总是有限,做法也相对简单,撒入大粒盐,盛到玻璃瓶中,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自然发酵。
每天搅拌一次,半月之后便可食用。
而有的家里会依据口味喜好放入葱末、姜末拌好,食之更有味觉上的层次。
红彤彤的虾酱,蒸好之后就着金黄的片片,一口下去霎时天上人间。
在我看来,虾酱与萝卜块、豆腐是极配的,少时炖萝卜,萝卜煸炒倒入水之后,舀一勺虾酱,炖到萝卜软烂入味;豆腐须用手掰成大块,炖的感觉才最正宗,人都说“千滚豆腐赛御厨”,久炖入味的豆腐入口即化,粉红粉红的像春日的一抹樱花粉,吃在嘴里,鲜味在舌尖流连,堪称一绝。
后来到了港城,有海边长大的大姐告诉我:虾酱与梅豆同炒也很对味,我便试着做了,确实名不虚传,而炖茄子或许是我未得其精妙,总觉得少点什么。
今夏和海边的大姐们一同劳作,她们教我做菜豆炖花蛤,茄子炖花蛤来吃。
匪夷所思,但他们极力推荐,便将信将疑地炖来吃了,的确鲜美,切上一个红椒之后,十分下下饭,好吃到飞起。
威海有个客户,告诉我他们那里会用蒜薹炖黄花,土豆炖鲅鱼,简直一次次打开我认知世界的大门。
有个同事是石岛的,家也靠着海,给我说:她最爱吃的是茼蒿炖刀鱼。
除了土豆炖鲅鱼之外,另外的两品我试着
好吃的给我,然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瓜渍菜了。
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吃过,只感觉是无上的美味。
后来也吃到过别人做的,但终究敌不过翠红的手艺,在宿舍那些年,她每到时节,会捎几罐给我吃,而正是这种美味,解开了我无数的伤感和落寞。
老黄瓜入秋才多,先切条拌盐,然后晾干,熬制汤料放凉拌好。
自己有家之后,向翠红讨要了配方,照方制作,果然十分美味。
后又因过咸而改进了工艺,愈加可口,现在每年到了时节,我都会做上一盆,除了自己食用以外,还会分给朋友、同事,广受好评。
而我也在做渍菜的路上,越走越远。
母亲做酱油菜时,总会放香菜根,所以我对于菜根有着很特别的感情,以至于以后的日子我自己做渍菜的时候,也总会洗白粗壮的菜根放入。
住宿舍无法开火起灶,但对于菜根却有着断不了的念想,荠菜根、苦菜根自然也是我的最爱,但他们只能沾大酱,虽然香甜,却总感觉少点儿什么。
食堂的组长和我算是朋友,我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都会尽量满足我。
而我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把每天西芹切下来不要的根给我留一些。
这在她的眼里都不是事,所以想要的时候,愿望从不会落空。
待收到之后,清洗干净一切四开。
西芹的根粗大、肥壮,在洗的时候就心生欢喜。
切开的西芹撒上细盐,搁置一会儿,杀出的水倒掉,再拌入香油,干辣椒,醋,砂糖和味极鲜,真的十分美味。
这道菜陪伴我走过了无数寂寞的时光,我总在冷清的凉菜里吃出家的温暖,虽然简单、平凡,却滋味万千。
刚到港城时,怀着对海的深深热爱,又因年少贪玩,故夏日的周日总去海边赶海。
最喜夹河入口,据说是淡水与海水的交界处,大约是水不同的缘故,这里常有别处见不到的小白蛤。
蛤不算太大,比大拇指甲大一丢丢,乳白色,就藏在刚退完潮的沙滩里,周日若逢退潮,便带着四爪的小耙子和小桶去往海边。
蛤很容易耙出来,很浅的沙子盖着,又因颜色比较显眼,所以总是收获极多。
它大约就是这个品种,因为没有见过其它的颜色,也没有见外见过格外大的。
但是它味美汤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