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医生”;而如今,他已成为被写入省级简报的“体制外改革代表人物”。
会议上,县长亲自发言:“吴阿蒙同志在医疗合作、物资调配、村级治理方面展现出极高的组织才能和政治清明。
县党委决定,破格提名其为‘嘉定镇副镇长候选人’,主管基层公共服务与卫生事务。”
会议室里一片骚动。
有代表窃窃私语:“他不是党员吧?”
“没有干部编制,怎么能当副镇长?”
“可他做的事,确实我们都没做到……”而镇书记黎志贤只说了一句:“时代变了,就得让能干事的人上桌。”
吴阿蒙没有发表长篇演讲,只是缓缓起身,简单说道:“我没有背景,也不求官位。
我只知道一件事:老百姓的命,比形式重要。
若体制能接受我,我愿把命献在这条路上。”
掌声,自底而起。
上任当天,他仍穿着那件略褪色的中山装,走进镇政府办公室。
他没召开欢迎会,也没上台讲话,而是提出第一个动议:“成立‘镇级公共事务一体化协调中心’,将医疗、教育、基础工程三部门的数据合并,设专人整合调度。”
有人说他搞得太快,有人担心“协调中心”会打破原有的权责界限。
他只拿出一份表格,列出过去半年内因部门沟通不畅导致的四起资源浪费、一起工程事故,以及三例误诊。
“我们不是在打权力的仗,是在打效率的仗。”
一席话,让众人无言。
中心获批试运行,一个月内就成功协调修复三个饮水系统,完成全镇疫苗普查登记。
但改革的道路,从不是鲜花铺就。
镇政府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工程采购回扣三成留给内勤,项目批条需要‘协调费’。”
阿蒙上任后,第一时间请审计组清查公共采购,查出两起药品回扣案和一笔虚报路面维修费用。
他没有高调处理,也未声张,而是拿着证据文件,一封封亲手送达涉及干部家中。
“不是为难你们,是为保护你们。”
几位老干部原本气愤,却在读完他的说明与整改建议后,反而沉默许久。
第二天,一封集体签字的“主动自请申明”送到书记桌前。
吴阿蒙提出“乡村事务公开栏”制度:每一项村级公共项目费用、公示清单贴在村委大门;村民可匿名反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