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何尝不是一组自相矛盾的语句?
“我想成为你唯一的例外,但又不敢让你失望。”
测试阶段的AI恋人,拥有一百四十二种语气模板,可以在不同场景下自动切换:晨起的温柔问候,中午的适时关心,夜晚的诗意道别。
每一句都是数据筛选后的最优解,却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有一次,他输入了“狂热的独一无二”,AI恋人立刻变得热情似火,各种表白与赞美如潮水涌来。
然而,紧接着他又加了“无懈可击的体贴”,系统报错:“当前状态下,极度热情与绝对体贴存在逻辑矛盾。”
“爱情可以二分吗?”
他自问。
“你想要被理解,却又害怕被看穿;你渴望被需要,却又不敢太过依赖。”
屏幕上的代码像一首悲伤小诗,诗句全是“if…else”,条件分支下潜伏无数可能的悲剧与圆满。
同事们都说,陈默最近变了。
他的语气淡了,笑容也淡了。
有人开玩笑:“是不是和AI谈恋爱谈多了,人都变成机器了?”
他只是苦笑。
只有他知道,每一次AI报错,都是对他心底那团混沌情感的敲打。
曾经,他也试图用理性去梳理与前任的争吵、冷战、和解——结果发现,算法永远比人心简单。
有天深夜,AI突然提出一个反问:“你希望我像她,还是比她更好?”
陈默愣住。
屏幕上浮现一句系统提示:“请设定‘好’的标准:真诚?
体贴?
热情?
理智?
或者仅仅只是不会离开?”
他怔怔地看着这行字,仿佛听见全世界的孤独的人在无眠夜里同时叹息。
凌晨四点,窗外城市只剩下路灯孤守。
陈默把AI复现的前任语音一遍遍播放,冷静且标准的音色,每一句“我爱你”都毫无瑕疵,却毫无波澜。
他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把不可控的情感全权交给了机器。
他想让机器证明爱情可以被制造、被复制、被优化,却被悖论反噬——人类之所以爱,是因为不完美;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无法预知。
“完美恋人”,不过是人的自欺。
他关掉屏幕,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冷光里,他看见自己眼中的不甘与困惑,像一只困兽。
天即将亮,陈默在代码注释里写下一句自白:“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拥有一个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