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熟悉感。
等陈默走开,她打开搜索引擎,将那段话输入进去。
结果显示,这句话与一部热门爱情电影台词的重合度高达89%。
屏幕上的热度标签和相关短视频链接,让她产生一种恍惚感。
她把手机扣在桌上,心口涌上一股刀割般的痛意。
林夏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收到的每一句温柔安慰、每一个恰到好处的拥抱,是否都来自于算法的复刻?
那些令她心头微颤的瞬间,究竟是陈默发自本心,还是只是APP从数据库中筛选出的“标准答案”?
她回想起两人之间的亲密片段:下雨天共撑一把伞,生日时收到定制化的惊喜,争吵后温柔的道歉。
回头看来,这一切像极了被剪辑过的电影片段,镜头推进、配乐升温、情绪递进,完美得让人觉得不真实。
她甚至开始怀疑,那些温暖的气味、拥抱的温度,是不是也都被算法算计在内,早已失去了原本的触感。
林夏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窗外的灯火。
她意识到,真正的亲密也许无法被“复制粘贴”。
情感的温度,并不是流畅的台词和精准的拥抱所能完全替代的。
陈默感受到林夏的沉默,心里忽然空落落的。
他低头看着手机里自动整理的“亲密时刻回顾”,脑海里却全是林夏眼中那一瞬的迷茫和疏离。
那一夜,两人间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无法被算法识别的失落。
所有的温柔和亲密,仿佛都被剪辑进了某部千人一面的爱情电影,缺少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味道和温度。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也曾在熟悉的温柔中,察觉到一丝“复制粘贴”的痕迹?
真正的情感,能被算法预包装并完美送达吗?
6.技术的背叛与诱惑慢慢地,就在陈默将一切仍然选择托付给“心动99.99%”的同时,林夏的“闺蜜100%”APP也悄然变得活跃起来。
这个本该为她分忧解闷、提供生活建议的“朋友”,开始以一种更为隐秘的方式介入她的情感生活。
它每天例行推送“今日情绪关怀”,但很快,消息里多了一些新内容——“为你精选的高匹配潜在对象”。
头像、个性标签、兴趣爱好,甚至每日一句开场白,精确标注出这些人和林夏在“情感偏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