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太元三年,秣陵城的秋雨如丝如缕,缠在“知非斋”的飞檐上,织就一片灰蒙蒙的帘幕。
沈墨卿垂眸望着案头泛黄的《幽冥志》,指尖抚过“徐阿阮还魂产子”的记载,忽觉纸面微凸,竟在“还魂”二字下触到一道细如发丝的刻痕,像是有人用银簪刻过千百遍,方得如此深痕。
烛台上的牛油烛爆了个灯花,将他清瘦的影子投在窗纸上。
忽有微风卷着雨丝扑入,吹得书页哗啦啦翻卷,最终停在“桓冲烹牛遭报应”的插画页。
沈墨卿瞳孔骤缩 —— 画中犍牛的眼睛竟在流泪,泪珠滚落在竹简上,晕开一片淡红,宛如新血。
“啪嗒”。
一滴水珠落在书页上,却不是秋雨。
沈墨卿抬头,见窗棂上立着一只三足金蟾,正是他幼时在溪畔救过的“小灵”。
金蟾口吐人言,声音沙哑如碎玉:“公子,今夜不宜读此凶书。”
话音未落,烛火突然转为幽蓝,窗纸上的人影骤然凝实。
那是一位身着素纱襦裙的女子,乌发垂肩,腕间银铃随呼吸轻晃,铃身刻着“长毋相忘”的小篆,正是《幽冥志》中记载的“还魂亡妻”佩饰。
她站在雨幕里,裙摆却未沾湿半分,分明是踏空而立。
“公子可识得因果镜?”
女子缓缓开口,声音清冽如泉,“三日前,你在城隍庙求得解冤签,签文宿业牵缠,需寻旧骨,可还记得?”
沈墨卿浑身一震,手中狼毫“啪”地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团墨渍。
三日前的场景如潮涌来 —— 城隍庙中,老道士递给他签筒时,指尖在他掌心轻划,留下一道“鬼”字。
此刻女子道破签文,直如当面剖开他的心肺。
金蟾突然发出警告般的低鸣,纵身跃向女子,却在触及她衣袖的瞬间凝滞在空中,如被无形屏障挡住。
沈墨卿这才惊觉,女子的下半身若隐若现,分明是鬼魂之态,而她身后的雨幕中,隐约可见牛头马面的轮廓,手持哭丧棒,正缓缓逼近。
“你究竟是谁?”
沈墨卿后退半步,撞翻身后书架。
《幽冥志》哗啦啦翻开,书页上“阮瞻无鬼论”的段落突然渗出鲜血,“鬼”字化作狰狞鬼脸,张开利爪抓向他咽喉。
女子挥袖间,银铃骤响如裂帛。
牛头马面的虚影轰然消散,唯有那犍牛的魂体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