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新闻、同名同姓的生平、企业年报…无数的“NO”在眼前掠过,直到——她的指尖骤然停住。
一篇几乎被数字尘埃掩埋的旧报道片段——来自一家早已停刊的地级市行业报纸电子档。
标题平淡无奇:“永昌机械厂项目重大安全事故,责任工程师被控操作失当致人重伤”。
但其中的字句,却像无声的惊雷在林晚脑中炸开:“……据初步调查,工程师周志远在液压组件压力测试环节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导致主控阀瞬间过载破裂,高速飞溅的碎片击中其本人头部及颈部,造成…颈部以下高位截瘫…永昌机械厂声明将深刻吸取教训……”时间:十五年前六月十一日。
地点:永昌机械厂区三号液压测试平台。
结果:终身残废。
“责任认定”:工程师周志远个人操作失误。
“操作失误”……这四个冰冷的字,竟奇迹般地从母亲日记的纸页上,穿透十五年的时光,落在了冰冷的屏幕上。
与父亲林建国那个“巧合”的“出差”时间,几近重合!
一股冰冷的恶心感涌上喉咙。
林晚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屏幕,发出一声沉闷的撞击声。
那“出差”,完美得像一纸精心伪造的犯罪不在场证明!
而那所谓“操作失误”,现在看来,根本是量身定制的冰冷铁幕!
那个名字,周志远,不再是书页上虚无缥缈的墨迹。
它变成了一个鲜活的、被摧残后又被无情抹去的人。
母亲日记里的控诉——“清除绊脚石”——瞬间拥有了令人胆寒的血肉。
证据的碎片必须实体化。
几天后,城南郊区。
一座上世纪遗留下来的档案馆矗立在萧瑟的冬日寒风中,灰扑扑的水泥墙面上满是雨水冲刷的陈旧印迹。
腐朽纸张和尘埃混合的独特气味充斥在冰冷空旷的档案室内,几乎令人窒息。
林晚的薄毛衣被这寒意和阴森包裹。
她不动声色地将一个牛皮纸信封递给管理柜台后面昏昏欲睡的老管理员。
信封没有任何标识,却以一种恰到好处的厚度和手势传递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老管理员浑浊的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他没有说话,沉默地转身隐没在重重如迷宫的档案架之间。
等待的时间被无限拉长。
头顶悬着一盏光晕昏暗的白炽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