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的微型摄像设备,最隐蔽的录音笔,功能强大的便携式信号屏蔽器。
刷卡时,看着屏幕上跳出的、属于“李婉”的副卡余额,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李渊给的“遣散费”,正好用来购买摧毁他的武器。
接下来的一周,我像个幽灵,重新回到了李渊的势力范围边缘。
用现金租下了离他公司不远的一处安保严密的高档公寓。
白天,我像一个真正的、无所事事的金丝雀,在公寓里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李婉”该有的表情、眼神、语气,温顺、依赖、带着恰到好处的仰慕和淡淡的忧郁。
每一个弧度,每一次垂眸,都力求完美复刻过去三年刻入骨髓的模仿。
但每当夜幕降临,厚重的窗帘拉上,公寓里只剩下电脑屏幕幽蓝的光芒时,“李红”就会醒来。
我戴上防蓝光眼镜,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疯狂地汲取着寰宇科技和李氏集团公开的、半公开的、甚至深网中流出的所有信息。
晦涩的神经科学论文,复杂的商业股权结构图,项目资金流向……那些曾经属于“李红”的专业技能和敏锐思维,如同被唤醒的肌肉记忆,在冰冷的屏幕光下飞速复苏、连接、整合。
陈小雨提供的核心文件,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巨大的、黑暗的迷宫入口。
顺着那些蛛丝马迹,我入侵了寰宇科技几个外围员工的工作邮箱(他们的密码防护弱得可笑),从一些看似无关的报销单据、会议纪要的附件碎片中,拼凑出“弥赛亚”项目更隐晦的脉络。
一个代号“阿瑞斯”的子项目被反复提及,资金来源极其隐蔽,指向几层嵌套的离岸公司,最终……隐隐指向某个与国防采购有关的灰色地带。
神经武器化……这个被陈小雨恐惧提及的词,像幽灵一样在数据碎片中浮现。
同时,我利用李渊给“李婉”的、权限极高的附属卡消费记录作为掩护(他大概从未想过要监控这个“影子”的日常购物),通过几个特殊的、需要身份验证的暗网节点,购买了几份关键的信息包。
其中一份,详细记录了那个冒牌货李红在海外数年间,接受多次大型整容手术的具体时间、地点、主刀医生,以及……支付账户。
那些账户,最终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