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许子意陈帆景的其他类型小说《绿芒后续》,由网络作家“葡萄柚子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梅雨季的空气像一团发酵多日的海藻,粘稠得几乎能拧出水来。许子意趴在书桌上,第无数次将解不开的数学导数题狠狠推到一边,金属笔帽磕在斑驳的木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台灯在草稿纸上投下暖黄的光晕,演算到一半的公式旁,不知何时洇开了一小片水渍,分不清究竟是额头沁出的汗珠,还是强忍许久的泪水。窗外闷雷炸响,震得玻璃嗡嗡作响,仿佛连这老旧的房间都在为她压抑的情绪共鸣。手机突然震动,她机械地划开屏幕,拇指悬在“不感兴趣”按钮上方,眼神空洞而又疲劳。视频加载的三秒间隙里,一道闪电劈开暗沉的天幕,将整个房间映的惨白。镜头先是掠过男人骨节分明的手指,那个人正优雅地转动着钢笔,银色项链随着抬手的动作,如蛇般滑入黑色的衬衫领口。当他转身的刹那,右耳垂的翠...
《绿芒后续》精彩片段
梅雨季的空气像一团发酵多日的海藻,粘稠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许子意趴在书桌上,第无数次将解不开的数学导数题狠狠推到一边,金属笔帽磕在斑驳的木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台灯在草稿纸上投下暖黄的光晕,演算到一半的公式旁,不知何时洇开了一小片水渍,分不清究竟是额头沁出的汗珠,还是强忍许久的泪水。
窗外闷雷炸响,震得玻璃嗡嗡作响,仿佛连这老旧的房间都在为她压抑的情绪共鸣。
手机突然震动,她机械地划开屏幕,拇指悬在“不感兴趣”按钮上方,眼神空洞而又疲劳。
视频加载的三秒间隙里,一道闪电劈开暗沉的天幕,将整个房间映的惨白。
镜头先是掠过男人骨节分明的手指,那个人正优雅地转动着钢笔,银色项链随着抬手的动作,如蛇般滑入黑色的衬衫领口。
当他转身的刹那,右耳垂的翠绿色耳钉突然迸发出冷冽光芒,那抹绿像是被闪电劈开的翡翠,又似深潭里蛰伏多年的幽火,在他冷白的皮肤上流淌,将眉骨的轮廓、眼尾的泪痣,都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晕。
他垂眸轻笑时,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喉结随着说话声上下滚动,衬衫袖口不经意间滑落,露出腕间若隐若现的青筋,整个人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
手指比意识更快地按下关注键,直到红色按钮变成白色的瞬间,许子意才惊觉掌心沁出薄汗。
窗外雨声渐密,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窗户,她却鬼使神差地点开对方主页。
最新视频里,健身房的阳光穿透落地窗,将他的背部肌肉切割出完美的明暗交界线,汗水顺着棱角分明的下颌,坠入性感的锁骨凹陷处,置顶的读书分享中,他修长的手指缓缓划过书页,低沉富有磁性的嗓音念出加缪的句子时,镜头恰好捕捉到他睫毛颤动的细微弧度,而最旧的视频里,他抱着吉他坐在天台,身后是璀璨的城市灯火,开口唱《小苹果》的刹那,耳钉的绿光与月光交相辉映,竟让这首耳熟能详的歌都染上了别样的魅力。
关注后的第七天,许子意低头整理文具,发现自己的橡皮上不知何时画满了歪歪扭扭的藤蔓图案——那是仿照陈帆景瑞视
频背景里的绿植涂鸦。
她慌乱地用衣袖去擦,橡皮碎屑簌簌落在导数题的空白处,像极了此刻她凌乱的思绪。
深夜的宿舍里,她却戴着耳机反复观看读书分享视频,特意把手机亮度调到最亮,逐字逐句摘抄金句,甚至连陈帆景瑞偶尔的口误都原封不动记了下来。
当屏幕里的人讲到“真正的救赎在于直面深渊”,窗外的雨突然如倾盆般砸在防盗网上,她被惊得打翻水杯,却在抢救笔记本的间隙,下意识先护住手机。
接下来的日子,许子意的闹钟提前到五点。
晨光熹微时,城市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晨雾之中,她对着镜子背诵单词,镜子上还挂着昨夜的水珠,模糊了她的身影。
手机支架上循环播放着他晨跑的视频。
画面里,男人戴着黑色鸭舌帽,耳机线随着步伐有节奏地晃动,那枚翠绿色耳钉在侧脸上投下细小的光影,仿佛在无声的为她加油打气。
图书馆闭馆后,她又缩在宿舍走廊的角落刷网课,屏幕里陈帆景瑞分享的《百年孤独》读书笔记,每句话都被她工工整整抄进笔记本,连字迹都不自觉地模仿着视频里他签名的倾斜角度。
她沉浸在他营造的世界里,试图靠近那束看似温暖的光。
更隐秘的变化在日常中悄然蔓延。
她开始收集陈帆景瑞同款咖啡品牌的易拉罐,喝完后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刮去标签,在罐身一笔一划地刻下他说过的句子。
周末去书店时,她会特意在哲学区多停留半小时,哪怕那些大部头的书籍让她看得云里雾里。
甚至注册了陈帆景瑞曾提到过的小众音乐平台账号,循环播放他歌单里晦涩的后摇曲目,直到室友忍不住抱怨“这声音像老旧空调在哭,听得让人头疼”。
然而当暮色开始吞噬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她鬼使神差地又点开了陈帆景瑞的最新视频。
画面里他倚着摆满绿植的窗台,修长手指划过泛黄书页,耳钉的翠色与暮色中的常春藤融为一体。
碎片,就能让现实与虚幻继续维持微妙的平衡?
这个危险的念头,最终在三个月后的热搜风暴里,被碾成了锋利的玻璃渣。
某个寻常的傍晚,厨房突然传来油锅爆响的声音,混着母亲尖利的责骂:“读这些破书有什么用?
你看看隔壁家阿琳,在电子厂打工都能给家里边寄钱!”
许子意蜷缩在吱呀作响的折叠椅上,把发烫的手机捂在胸口,仿佛那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墙角的纸箱里,堆满了她偷偷收集的旧杂志——那是她从废品站花五毛钱一斤淘来的精神食粮,此刻却像见不得光的赃物。
父亲沉默地推开房门,往桌上放了个搪瓷缸,里面泡着廉价的茉莉花茶,茶叶在水面沉沉浮浮,恰似她摇摇欲坠的未来。
模仿逐渐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
许子意开始用陈帆景瑞视频里出现过的同款钢笔,哪怕笔尖太细总洇墨,把作业本弄得脏兮兮;她学着视频里的姿势斜挎帆布包,结果在图书馆台阶上被带子绊倒,摔得膝盖通红;甚至在食堂打饭时,她都会下意识模仿那个标志性的垂眸轻笑,却换来阿姨困惑又怪异的眼神。
某个周末,她对着镜子练习挑眉动作——那是陈帆景瑞讲解《局外人》时的经典表情,反复尝试半小时后,右眼皮开始不受控制地跳动,最终对着镜子红了眼眶,泪水在打转。
深秋的一个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食堂的餐桌上,为整个空间染上一层温暖的橘色。
许子意在食堂排队,无聊地刷着手机,突然刷到陈帆景瑞的新动态。
视频里,男人穿着驼色毛衣,坐在摆满书籍的飘窗旁,手指轻轻转动着那枚标志性的翠绿色耳钉。
“最近在读《月亮与六便士》,”他的声音混着翻书声传来,“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弹幕瞬间沸腾,无数粉丝疯狂刷屏,而许子意却盯着他耳垂下晃动的翡翠色,鬼使神差地在购物网站下单了同款耳钉。
耳钉到货那天,她戴着去上课,后桌的女生突然凑过来:“你也关注陈帆景瑞了?
他最近在直播带货,我买了他推荐的钢笔,超好用!”
许子意下意识摸了摸耳垂,塑料耳钉硌得生疼。
回到宿舍,她点开直播间,画面里陈帆景瑞穿着定制西装,面前
堆满包装精美的商品,那枚翠绿色耳钉在聚光灯下格外刺眼。
“家人们,这款面霜是我亲自试用过的……”他笑着比心,弹幕疯狂刷着“哥哥好帅”,许子意却默默退出了直播间。
在浸着蜂蜜色光晕的周日午后,阳光穿过图书馆外沙沙作响的梧桐叶,在窗台上绘出不规则的光斑拼图。
许子意蜷缩在常去的角落卡座里,膝头摊开那本被翻皱的《存在与虚无》,指腹无意识摩挲着烫金书名——这是陈帆景瑞在视频里用钢笔尖轻点过的推荐书目。
萨特晦涩的哲思像缠绕的藤蔓,令她数次在
质。
深秋的傍晚,铅云在天际裂开缝隙,琥珀色的晚霞如同打翻的蜜糖罐,顺着教室的玻璃窗缓缓流淌,将整个空间浸染成暖融融的橘色光晕。
许子意趴在贴着课程表的课桌前,机械地用荧光笔标记错题,钢笔帽在指尖转了三圈又停下——自从陈帆景瑞的视频在班级群引发热议,午休时总有女生挤在讲台前,捧着手机对着屏幕发出惊叹,那些关于
的绿豆冰棍,手指沾着糖水在错题本上勾画解析,空调外机的嗡鸣混着聒噪填满整个房间。
直到手机突然震动,微博推送的红色数字刺地她眯起了眼睛——#陈帆景瑞耳钉真相#的词条在热搜榜顶端泛着刺目的红光,仿佛是一滴未干的血渍。
点击进入词条的瞬间,铺天盖地地黑色标题汹涌而来。
#陈帆景瑞耳钉真相#的词条登上热搜当晚,网络彻底沸腾。
建筑系学生扒出学区房坍塌事故的现场照片,断裂的钢筋与陈帆景瑞视频里闪亮的耳钉照片被拼接在一起;十年前的地方新闻被网友重新翻出,发现陈帆景瑞母亲公司承建的建筑工程,早在他初中时就因质量问题被通报,他们通过偷工减料拿下学区房项目,用学生的安全换来儿子的优渥生活,就连一对翠绿色耳钉都价值200W。
更讽刺的是,他推荐过的钢笔品牌被查出重金属超标,那些曾在粉丝群炫耀钢笔的学生,纷纷晒出溃烂的手背照片,过敏的红疹像无数个嘲讽的眼睛。
评论区里,曾经赞美他自律优秀的粉丝,此刻将那些健身视频斥为炫富,把读书分享称为作秀,就连吉他弹唱都成了“吃人血馒头的表演”。
许子意的指尖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冰棍滴在错题本上晕开深色的水渍。
当手机电量报警时,她终于在某个匿名论坛找到那段被施工方流出的监控视频。
画面里,戴着白色安全帽的中年女人对着图纸指指点点,身后跟着穿蓝白校服的少年——那分明是初中时期的陈帆景瑞。
视频最后几秒,女人从鳄鱼皮手提包里掏出个丝绒盒,少年打开的瞬间,屏幕骤然亮起那抹熟悉的翠绿色。
许子意感觉胃部翻涌,冲进卫生间时,绿豆冰棍的残渣混着胃酸灼烧着喉咙,镜中的她脸色惨白如纸。
深夜的粉丝群炸开了锅,愤怒的声讨与苍白的辩解在对话框里交织,许子意的手机不断震动,粉丝群里开始互相指责。
有人贴出陈帆景瑞母亲的股权架构图,有人翻出他早期视频里不经意露出的名表,有人坚持“他只是个受害者”,还有营销号趁乱发布《从两百万耳钉看网红经济泡沫》的深度文章。
她蜷缩在被窝里,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突然想起他最火的
那条视频——镜头里的少年倚着书架,阳光落在睫毛上,温柔地说着“要摆脱他人期待”。
此刻那些话语像锋利的刀片,一下下剜着她的心。
原来他从未摆脱,只是将无数人的期待,变成了收割的镰刀。
再次打开他的主页,曾经满屏的健身视频、读书分享全部消失,仅存的几条也关闭了评论。
灰扑扑的界面上,唯一的动态停留在三天前:“对不起”。
短短三个字,配图是那枚被取下的翠绿色耳钉,孤零零躺在黑色绒布上,像滴干涸的血。
许子意盯着屏幕,忽然想起自己省吃俭用买下的那对廉价耳钉,此刻正静静躺在书桌抽屉最底层,塑料材质的仿翡翠在晨光中泛着黯淡的光。
暴雨再次倾盆的夜晚,许子意盯着“取消关注”按钮看了整整十分钟,眼泪砸在手机屏幕上。
她想起第一次刷到视频的那个雨夜,想起为了追赶他的脚步熬过的无数个清晨,想起为了模仿他的字迹,在草稿纸上反复练习连笔,想起戴着同款耳钉时内心隐秘的雀跃。
当提示音终于响起时,她将手机锁进抽屉,重新翻开被泪水晕染的错题本,窗外的雷鸣声中,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竟让她感到久违的平静。
戒掉短视频的日子像一场漫长的戒断反应,许子意总会下意识解锁手机。
某个晚自习,她的手指习惯性地点开APP图标,却在看到空白关注列表时才猛然惊醒。
她开始在跑道上一圈又一圈机械地迈步,汗水模糊了视线,她却固执地不肯擦去——仿佛这样就能洗去曾经的盲目。
闲暇之余,她偶然翻开积灰的《百年孤独》,刚翻开扉页,当读到“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需要寂寞来偿还”时,熟悉的段落就让她呼吸停滞。
犹豫许久,她提笔在空白处颤抖地写下:“光可以照亮路,也能刺瞎眼,关键是我要成为自己的灯。”
时间在试卷与晨读中悄然流逝。
许子意戒掉了刷短视频的习惯,却保留了每天晨读的生物钟。
她不再执着于模仿谁的字迹,却读完了他推荐的所有书籍;不再盯着屏幕计算他的运动时长,却坚持每天在公园跑道上跑圈。
某个飘雪的冬夜,她在下课后收拾书包时,忽然听见隔壁桌女生小声议论:“听
说陈帆景瑞他妈被判了二十年,他现在在送外卖呢。”
她的手指在书包扣上停顿了几秒,继续将笔记塞进去。
玻璃窗外飘着细雪,她裹紧围巾往宿舍走,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班主任发来的消息,“成绩出来了,年级前十,继续保持”。
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恍惚间,她又看见那个戴着翠绿色耳钉的身影,在记忆里渐渐模糊。
高考前最后一个月,许子意整理书桌时翻出那对塑料耳钉。
阳光透过教室窗户照在上面,廉价的材质折射出黯淡的光。
她盯着耳钉看了很久,最终将它们和所有写满激励话语的便利贴一起,锁进了抽屉深处。
蝉鸣声中,她重新戴上耳机,英语听力的声音里,混着远处工地施工的轰鸣声,但是这次她静下心来,努力让自己分辨每一个单词的发音。
多年后的毕业典礼上,许子意站在理想学府的礼堂里,手里攥着的保研通知书被阳光染成金色。
阳光穿过彩绘玻璃落在她身上投下斑斓光影,恍惚间又看见那抹翠绿色的光芒。
礼堂外的梧桐树下,有学弟学妹举着手机拍摄短视频,其中一个女生戴着和她当年同款的塑料耳钉。
许子意轻轻摇头,嘴角勾起释然的笑——原来有些光,注定只能照亮一段旅程,而真正珍贵的,是在追逐光的路上,自己也成为了发光的人。
走出校门时,街边大屏幕正在播放社会新闻。
画面里,穿着黄色制服外卖员因勇就落水儿童登上热搜,镜头扫过他侧脸的瞬间,许子意的脚步微微一顿,陈帆景瑞骑着电动车穿梭在霓虹中,头盔上还沾着雨水,嘴里却哼着不成调的歌,右耳垂那道浅浅的疤痕在路灯下若隐若现,像是时光打的一个结。
她低头看了眼手机,备忘录里新记下的书单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转身汇入熙熙攘攘的人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