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沈清婉沈才人的其他类型小说《凤栖寒宫沈清婉沈才人全局》,由网络作家“西瓜很好吃胡桃”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启王朝永庆三年,暮春时节。御花园里,各色牡丹开得正艳,粉的似霞,白的胜雪,红的如血。十六岁的沈清婉身着淡青色宫装,静静地站在花丛中,望着远处金碧辉煌的宫殿,眼神深邃而复杂。她是礼部侍郎之女,因容貌出众,才情过人,被选入宫中,赐封为才人。然而,这看似荣耀的背后,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沈清婉的父亲在朝堂上得罪了权臣,为了保全家族,只能将女儿送进宫里,期望她能在这深宫中谋得一席之地。“沈才人,皇后娘娘宣你去长春宫。”一个小太监尖着嗓子的声音打断了沈清婉的思绪。沈清婉微微福身,应了一声,便随着小太监朝着长春宫走去。一路上,她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即将面临的局面。她深知,在这后宫之中,一步错,步步错,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长春宫内,皇后...
《凤栖寒宫沈清婉沈才人全局》精彩片段
大启王朝永庆三年,暮春时节。
御花园里,各色牡丹开得正艳,粉的似霞,白的胜雪,红的如血。
十六岁的沈清婉身着淡青色宫装,静静地站在花丛中,望着远处金碧辉煌的宫殿,眼神深邃而复杂。
她是礼部侍郎之女,因容貌出众,才情过人,被选入宫中,赐封为才人。
然而,这看似荣耀的背后,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沈清婉的父亲在朝堂上得罪了权臣,为了保全家族,只能将女儿送进宫里,期望她能在这深宫中谋得一席之地。
“沈才人,皇后娘娘宣你去长春宫。”
一个小太监尖着嗓子的声音打断了沈清婉的思绪。
沈清婉微微福身,应了一声,便随着小太监朝着长春宫走去。
一路上,她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即将面临的局面。
她深知,在这后宫之中,一步错,步步错,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
长春宫内,皇后端坐在凤椅之上,凤冠霞帔,贵气逼人。
她上下打量着沈清婉,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和不屑。
“沈才人,听闻你自幼饱读诗书,今日本宫倒要考考你。”
沈清婉不卑不亢地行礼,“臣妾愿听皇后娘娘教诲。”
皇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就以这满园春色为题,作一首诗吧。”
沈清婉略一思索,轻声吟道:“牡丹娇艳映宫墙,春色满园锁重廊。
莫叹芳华终易逝,且留风骨傲寒霜。”
皇后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这首诗看似咏春,实则暗藏锋芒,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不甘屈服的傲气。
她心中暗暗警惕,这个沈才人,绝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皇后这是在做什么?”
沈清婉抬眼望去,只见一个身着明黄龙袍的男子大步走了进来,剑眉星目,气宇轩昂,正是当今圣上——赵景渊。
皇后连忙起身行礼,“臣妾听闻沈才人颇有才情,便想考考她。”
赵景渊微微点头,目光落在沈清婉身上。
他看着眼前这个容貌清丽的女子,心中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他早已听闻沈清婉的名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诗不错,只是太过锋芒毕露。”
赵景渊走到沈清婉面前,眼神深邃,“在这后宫之中,锋芒太露可不是好事。”
沈清婉福身道:
“陛下教诲,臣妾铭记于心。
只是臣妾以为,人若没有一点锋芒,便如同无根之萍,难以立足。”
赵景渊闻言,不禁轻笑出声,这个女子,有趣。
他对沈清婉的兴趣更浓了。
从长春宫出来后,沈清婉松了一口气。
她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这只是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一场针对她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夜色渐深,沈清婉坐在自己的寝殿内,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万千。
自那日在长春宫与皇帝相遇后,她便时常能感受到宫中其他妃嫔的敌意。
尤其是得宠的丽妃,总是明里暗里给她使绊子。
“小姐,丽妃娘娘派人送来了一盒胭脂。”
丫鬟小翠端着一个精美的盒子走了进来。
沈清婉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盒色泽艳丽的胭脂。
她眉头微皱,丽妃向来与她不和,怎会突然送来胭脂?
“小翠,去打听一下,这胭脂可曾送给其他妃嫔?”
沈清婉说道。
小翠领命而去,没过多久便回来了,神色有些慌张,“小姐,这胭脂只送给了您一人。”
沈清婉眼神一凛,心中已经猜到了几分。
她拿起胭脂,仔细端详,忽然发现胭脂底部似乎有一些异样。
她用银针一试,银针瞬间变黑。
“果然如此。”
沈清婉冷笑一声,“丽妃这是想陷害我。”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沈才人,皇后娘娘宣你即刻前往长春宫!”
一个嬷嬷的声音响起。
沈清婉心中一沉,看来丽妃已经动手了。
她镇定地整理了一下衣衫,跟着嬷嬷前往长春宫。
长春宫内,气氛凝重。
皇后坐在凤椅上,脸色阴沉,丽妃则站在一旁,眼中带着得意的神色。
“沈才人,你可知罪?”
皇后冷冷地问道。
沈清婉福身道:“臣妾不知犯了何事,还请皇后娘娘明示。”
丽妃站了出来,娇声说道:“姐姐,你何必装糊涂?
你送我的胭脂里有毒,若不是我命大,只怕早就香消玉殒了!”
沈清婉闻言,心中冷笑,果然是颠倒黑白的好手段。
她不慌不忙地说道:“丽妃娘娘此言差矣,这胭脂明明是娘娘派人送给臣妾的,怎会变成臣妾送给娘娘的?
而且,这胭脂里究竟有没有毒,还需仔细查验。”
皇后看向一旁
的嬷嬷,“去把太医令叫来。”
不一会儿,太医令匆匆赶来。
他仔细查验了胭脂,又看了看丽妃的情况,说道:“启禀皇后娘娘,这胭脂中确实含有剧毒,但丽妃娘娘并未中毒。”
丽妃脸色一变,急忙说道:“不可能!
我明明……”沈清婉打断了她的话,“丽妃娘娘,您怕是记错了。
这胭脂臣妾从未用过,更不可能送给娘娘。
想必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还请皇后娘娘明察。”
皇后看着沈清婉镇定自若的样子,心中对她的怀疑也少了几分。
再加上太医令的查验结果,她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丽妃,此事本宫自会彻查。
若是你故意陷害沈才人,本宫定不会轻饶!”
皇后冷冷地说道。
丽妃脸色苍白,连忙跪地求饶。
沈清婉看着这一幕,心中冷笑。
在这后宫之中,心软便是致命的弱点。
她要活下去,要保护家人,就必须变得狠心,变得强大。
而这一切,都被暗中关注此事的赵景渊看在眼里。
他对沈清婉的手段和心智越发欣赏,这个女子,比他想象中还要有趣……自胭脂陷害事件后,沈清婉在后宫中的地位逐渐稳固。
赵景渊对她的恩宠也日益加深,时常召她侍寝,还赏赐了许多珍贵的宝物。
这一日,沈清婉正在御花园中散步,赵景渊突然出现。
“朕听闻你喜欢这御花园的景色?”
赵景渊走到沈清婉身边,问道。
沈清婉福身道:“陛下,这御花园繁花似锦,景色宜人,臣妾自然喜欢。
只是……只是什么?”
赵景渊饶有兴趣地看着她。
沈清婉微微一笑,“只是这满园春色,却被宫墙所困,就如同这后宫中的女子,纵然有万千风华,也只能被困在这深宫中。”
赵景渊闻言,神色微微一怔。
他看着沈清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个女子,总是能说出一些让他意想不到的话。
“你倒是大胆,敢在朕面前说这样的话。”
赵景渊似笑非笑地说道。
沈清婉不卑不亢地回应:“臣妾只是实话实说。
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心怀天下,自然懂得被困之人的无奈。”
赵景渊哈哈大笑,“好,好一个沈清婉!
朕就喜欢你这份坦率。”
没过多久,沈清婉便被晋封为贵人。
这一消息在后宫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他妃嫔对
她的嫉妒和怨恨更甚。
丽妃得知此事后,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杯。
“这个贱人,不过是仗着陛下的宠爱,竟然爬到了我的头上!”
她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绝不会让她好过!”
另一边,沈清婉却显得十分平静。
她深知,在这后宫之中,恩宠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深夜,沈清婉正在看书,小翠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小姐,不好了!
淑妃娘娘的孩子突然夭折了,现在整个后宫都在传是您下的毒手!”
沈清婉神色一凛,她知道,这又是一场针对她的阴谋。
淑妃向来与丽妃交好,想必是丽妃在背后搞鬼。
“走,去淑妃娘娘的寝宫。”
沈清婉放下手中的书,说道。
当沈清婉赶到淑妃寝宫时,里面一片哭声。
淑妃披头散发,状若疯癫,见到沈清婉便扑了上来,“是你!
一定是你害死了我的孩子!
你还我孩子命来!”
沈清婉闪身躲开,冷静地说道:“淑妃娘娘,您切莫胡乱猜疑。
臣妾与您无冤无仇,为何要加害您的孩子?”
“哼!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最近得宠,嫉妒淑妃娘娘有了龙嗣,所以才下此毒手!”
丽妃从一旁走了出来,阴阳怪气地说道。
就在这时,赵景渊也赶了过来。
他看着混乱的场面,脸色阴沉。
<“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景渊冷声问道。
淑妃哭着扑到赵景渊脚下,“陛下,您一定要为臣妾做主啊!
一定是沈贵人嫉妒臣妾,害死了我们的孩子!”
沈清婉跪了下来,“陛下,臣妾冤枉!
此事定有蹊跷,还请陛下明察!”
赵景渊看着沈清婉镇定的样子,心中有些犹豫。
他了解沈清婉,这个女子虽然聪明狠辣,但做事向来有分寸。
不过,淑妃丧子,此事也不能轻易放过。
“来人,彻查此事!
若是有人胆敢陷害沈贵人,朕定不轻饶!”
赵景渊说道。
沈清婉心中一暖,她知道,赵景渊还是相信她的。
但她也明白,在这后宫之中,不能仅仅依靠皇帝的信任,她必须要找到证据,反击那些想要陷害她的人……在赵景渊的命令下,宫中开始了严密的调查。
沈清婉也没有闲着,她暗中派人去寻找线索。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有了发现。
原来,淑妃孩子
夭折是因为丽妃买通了淑妃身边的丫鬟,在孩子的食物中下药。
而丽妃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陷害沈清婉,二是因为她自己一直未能怀孕,嫉妒淑妃有了龙嗣。
沈清婉拿到证据后,并没有立刻去找赵景渊,而是先去见了皇后。
她知道,在后宫之中,皇后的支持至关重要。
“皇后娘娘,臣妾有要事相禀。”
沈清婉跪在皇后跟前,将证据呈上。
皇后看着手中的证据,脸色阴沉得可怕。
“丽妃这个贱人,竟然做出如此狠毒之事!”
沈清婉说道:“皇后娘娘,丽妃此举不仅害了淑妃娘娘的孩子,还妄图陷害臣妾,实在是罪大恶极。
还请皇后娘娘为臣妾和淑妃娘娘做主。”
皇后点了点头,“此事本宫定会处理。
你先回去吧。”
很快,赵景渊也得知了真相。
他勃然大怒,下旨将丽妃打入冷宫,参与此事的丫鬟也被处死。
淑妃得知真相后,悔恨不已。
她没想到,一直与自己交好的丽妃,竟然会做出如此狠毒的事情。
她来到沈清婉的寝宫,向她道歉。
“沈妹妹,是姐姐错怪你了,还请你原谅姐姐。”
淑妃泪流满面地说道。
沈清婉将她扶起,“姐姐言重了。
如今真相大白,姐姐也不必太过自责。
只是姐姐以后一定要多加小心,切莫再被小人利用。”
经过此事,沈清婉在后宫中的威望大增,其他妃嫔也不敢再轻易招惹她。
赵景渊对她更是另眼相看,时常与她谈论朝政之事。
一日,赵景渊在御书房召见沈清婉。
“清婉,朕觉得你很有见识,若是男子,定能在朝堂上有一番作为。”
沈清婉福身道:“陛下谬赞了。
臣妾身为女子,虽不能像男子一样在朝堂上施展才华,但也愿为陛下分忧。”
赵景渊看着她,眼中满是欣赏。
“如今朝堂上权臣当道,朕也颇为头疼。
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沈清婉思索片刻,说道:“陛下,权臣之所以能坐大,是因为他们在朝堂上党羽众多。
陛下可以逐步提拔一些忠于陛下的官员,分散权臣的权力。
同时,陛下还可以加强对官员的考核,整顿吏治,如此一来,权臣便难以再肆意妄为。”
赵景渊听后,眼前一亮。
“好!
你的想法很不错。
朕会好好考虑的。”
从那以后,赵景渊更加信任
沈清婉。
而沈清婉也明白,自己已经逐渐走进了赵景渊的心里。
但她知道,在这深宫中,恩宠是最不可靠的东西。
她必须要为自己谋一条长远的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沈清婉在后宫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被晋封为嫔。
而朝堂上的局势也愈发紧张,权臣势力不断膨胀,甚至隐隐有威胁皇权之势。
赵景渊整日为朝政之事忧心忡忡,时常召沈清婉到御书房商议对策。
沈清婉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赵景渊出谋划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堂的危机。
然而,这一切却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其中就包括赵景渊的皇叔宁王。
宁王一直觊觎皇位,他认为沈清婉一介女流,竟然参与朝政,是对皇室尊严的亵渎,同时也担心她会影响赵景渊的决策,坏了自己的好事。
于是,宁王开始在后宫中散布谣言,说沈清婉狐媚惑主,干预朝政,意图颠覆朝纲。
这些谣言很快就在后宫中传开了,许多妃嫔纷纷附和,向皇后进言,要求严惩沈清婉。
皇后虽然对沈清婉有一定的好感,但面对众多妃嫔的压力,也不得不重视此事。
她召沈清婉到长春宫问话。
“沈嫔,如今宫中谣言四起,说你干预朝政,你作何解释?”
皇后神色严肃地问道。
沈清婉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说道:“皇后娘娘,臣妾冤枉。
臣妾只是见陛下为朝政之事忧心,出于关心,才向陛下提了一些建议。
这些建议也都是为了大启王朝的江山社稷着想,绝无半点私心。
还请皇后娘娘明察。”
皇后看着沈清婉真诚的样子,心中有些动摇。
但她还是说道:“不管怎样,你一个后宫女子,参与朝政终究是不合规矩。
此事本宫会禀明陛下,由陛下定夺。”
与此同时,赵景渊也得知了这些谣言。
他勃然大怒,下旨彻查谣言的源头。
很快,就查到了宁王的头上。
赵景渊对宁王的行为十分失望和愤怒,但念及叔侄之情,只是对他进行了一番训斥,并未过多处罚。
然而,这却让宁王更加记恨沈清婉,他发誓一定要除掉这个眼中钉。
沈清婉深知自己已经得罪了宁王,处境十分危险。
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更加谨慎小心,同时也在暗中寻找机会,想要扳倒宁王。
一日,沈清婉从父亲
的来信中得知,宁王暗中勾结外敌,意图谋反。
她心中一惊,立刻将此事告知了赵景渊。
赵景渊得知这个消息后,震惊不已。
他立刻派人去调查此事,经过一番查证,确认了宁王谋反的事实。
“好你个宁王,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赵景渊怒不可遏,下令将宁王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在这场风波中,沈清婉不仅帮助赵景渊粉碎了宁王的阴谋,还因此立下了大功。
赵景渊对她的爱和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她晋封为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宁王谋反事件平息后,沈清婉在后宫和朝堂上的地位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然而,高处不胜寒,她的处境也越发危险。
皇后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后宫中的妃嫔们都蠢蠢欲动,想要争夺皇后之位。
沈清婉自然也成为了众人的眼中钉。
一些妃嫔联合起来,在赵景渊面前说沈清婉的坏话,试图离间她和皇帝的关系。
但赵景渊对沈清婉深信不疑,根本不为所动。
一日,沈清婉突然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这个消息让她又惊又喜,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知道,在这后宫之中,有了龙嗣既是福也是祸。
果然,其他妃嫔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嫉妒不已,暗中策划着如何除掉她腹中的孩子。
沈清婉早有防备,她加强了自己寝宫的守卫,同时也派人密切监视着其他妃嫔的一举一动。
然而,还是有人找到了机会。
淑妃在一些妃嫔的怂恿下,决定铤而走险。
她买通了沈清婉身边的一个宫女,在她的饮食中下毒。
幸好沈清婉发现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
赵景渊得知此事后,雷霆大怒,下旨将淑妃打入冷宫,参与此事的宫女也被处死。
经过这次事件,沈清婉更加小心谨慎。
她知道,只有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才能保护好自己和腹中的孩子。
终于,在历经千辛万苦后,沈清婉顺利生下了一位皇子。
赵景渊欣喜若狂,立刻下旨大赦天下,并晋封沈清婉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沈清婉诞下皇子后,整个后宫的风向悄然转变。
原本对她虎视眈眈的妃嫔们,面上纷纷换上谄媚讨好的笑容,可背地里的阴谋算计却从未停歇。
尤其是新晋的德妃,出身武将世家,仗着家族势
力在朝中的影响力,对沈清婉的地位觊觎已久。
一日,沈清婉带着皇子在御花园玩耍,德妃带着一众宫女太监迎面走来。
“哟,贵妃妹妹这皇子生得真是粉雕玉琢,日后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德妃嘴角挂着笑,眼中却满是嫉妒。
沈清婉淡淡一笑,福了福身:“德妃姐姐谬赞了,皇子尚在襁褓,谈这些还太早。
倒是姐姐今日气色不错,想必是有什么喜事?”
德妃眼中闪过一丝阴鸷,随即掩唇笑道:“妹妹说笑了,能有什么喜事?
不过是听闻妹妹近日身子不适,特意来探望一番。”
话音刚落,她身后的宫女便端着一个食盒上前,“这是本宫特意准备的补汤,妹妹一定要尝尝。”
沈清婉眼神微冷,她怎会不知德妃的心思。
“多谢姐姐挂念,只是皇子近日偶感风寒,臣妾需时刻照料,这汤还是改日再饮吧。”
说着,便示意小翠将食盒收下。
德妃碰了个软钉子,心中恼怒,却也不好发作,寒暄几句后便离开了。
待她走远,沈清婉立即让小翠将汤拿去查验,果然查出了慢性毒药的成分。
“这个德妃,真是越来越大胆了。”
沈清婉轻抚着怀中熟睡的皇子,眼中杀意渐浓,“看来,是时候让她知道,有些事不是她能染指的。”
与此同时,朝堂上也并不太平。
德妃的父亲,镇远大将军刘威,在边疆拥兵自重,隐隐有不臣之心。
赵景渊虽对其早有防备,但碍于局势,一直未敢轻举妄动。
沈清婉得知此事后,主动向赵景渊进言:“陛下,刘将军手握重兵,若不早日解决,恐成大患。
臣妾以为,可先削弱其兵权,再寻机将其调离边疆。”
赵景渊握住沈清婉的手,叹息道:“朕又何尝不知?
只是刘威在军中威望极高,贸然行动,恐生变故。”
沈清婉思索片刻,道:“陛下,可先以犒劳边疆将士为由,派亲信前往军中,暗中拉拢刘威麾下将领。
同时,在朝中散布刘将军年迈,需回京颐养天年的消息,制造舆论压力。
待时机成熟,再下旨调他回京。”
赵景渊眼前一亮,“清婉,你果然聪慧过人。
就依你所言,此事便交给你去办。”
沈清婉心中一震,她没想到赵景渊竟会将如此重要之事交给她。
“陛下放心,臣妾定不
负所托。”
从那以后,沈清婉一边在后宫中防备着德妃的算计,一边通过父亲在朝中的人脉,秘密实施着削弱刘威势力的计划。
她暗中联络了几位与刘威有矛盾的大臣,让他们在朝堂上弹劾刘威拥兵自重、克扣军饷。
同时,又让父亲安排亲信混入刘威军中,拉拢那些对刘威不满的将领。
德妃很快察觉到了沈清婉的动作,她心急如焚,多次写信给父亲,让他小心提防。
刘威得知后,勃然大怒,决定先下手为强,起兵谋反。
然而,沈清婉早已料到刘威会狗急跳墙。
她提前将消息告知赵景渊,赵景渊立刻调遣大军,在刘威起兵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一场大战过后,刘威的叛军被尽数歼灭,刘威本人也被生擒。
德妃得知父亲兵败的消息后,如遭雷击。
她冲到沈清婉的寝宫,指着她的鼻子大骂:“沈清婉,你这个贱人!
是你害了我父亲,我跟你拼了!”
说着便要扑上来。
沈清婉冷冷地看着她,示意侍卫将她拦住。
“德妃,你父亲意图谋反,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念在你是皇室妃嫔的份上,陛下定会网开一面。
你若再如此胡闹,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德妃被侍卫拖走时,还在不停地咒骂。
沈清婉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没有一丝波澜。
在这深宫中,心软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刚入宫的懵懂少女。
刘威谋反案尘埃落定后,赵景渊对沈清婉的爱和信任达到了顶峰。
他下旨废除德妃位分,打入冷宫,同时册封沈清婉为皇贵妃,代行皇后职权,统领六宫……沈清婉成为皇贵妃后,整个后宫彻底落入她的掌控之中。
她以雷霆手段整顿后宫风气,那些曾经暗中算计她的妃嫔,或被降位,或被罚去冷宫思过。
一时间,后宫众人对她既敬畏又忌惮。
然而,沈清婉并未因此而自满。
她深知,皇后之位一日悬空,就会有人心怀不轨。
而此时,皇后的病情愈发严重,已经到了药石罔灵的地步。
一日,皇后派人将沈清婉召至长春宫。
此时的皇后,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威严,病容憔悴,气若游丝。
“皇贵妃,本宫自知时日无多,这后宫之事,以后就全靠你了。”
沈清婉跪在皇后榻前,眼中闪过一丝复
杂的情绪。
“皇后娘娘吉人自有天相,定能渡过难关。”
皇后苦笑着摇了摇头,“不必安慰本宫了。
这些年,本宫看着你从一个才人一步步走到今天,心中对你是又爱又恨。
爱你的聪慧果敢,恨你的锋芒太盛。
但如今想来,这后宫,也只有你能镇得住。”
沈清婉沉默不语,她知道皇后所言不假。
在这吃人的后宫中,若不狠下心来,根本无法生存。
“还有陛下……”皇后顿了顿,继续说道,“他看似冷酷无情,实则重情重义。
这些年,他对你的心意,本宫都看在眼里。
只是身在帝王家,很多事都身不由己。
你要好好辅佐他,莫要让他走错了路。”
沈清婉重重地点了点头,“臣妾谨记皇后娘娘教诲。”
没过多久,皇后病逝。
赵景渊悲痛不已,下旨厚葬皇后。
而沈清婉则忙前忙后,将皇后的丧事操办得井井有条。
皇后去世后,立后之事提上了日程。
朝中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立沈清婉为皇后。
赵景渊本就有意如此,于是顺水推舟,下旨册封沈清婉为皇后。
册封大典那日,沈清婉身着华丽的皇后服饰,头戴凤冠,在众人的朝拜中,缓缓走上皇后之位。
她看着下方跪在地上的妃嫔和宫女太监,心中感慨万千。
从初入宫闱时的小心翼翼,到如今的凤临天下,这一路,她走得太不容易。
成为皇后后,沈清婉并未因此而骄纵。
她依旧尽心辅佐赵景渊处理后宫之事,同时也关注着朝堂动态。
在她的建议下,赵景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减轻百姓赋税,大启王朝迎来了盛世局面。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边境再次传来战事,北方的游牧民族蠢蠢欲动,意图侵犯大启疆土。
赵景渊决定御驾亲征,沈清婉虽担心不已,但她深知,此时不能拖赵景渊的后腿。
“陛下,臣妾虽不能随陛下一同上战场,但后宫之事,臣妾定会打理得井井有条,让陛下无后顾之忧。”
沈清婉为赵景渊整理着战袍,眼中满是不舍。
赵景渊将她拥入怀中,“皇后放心,朕定会平安归来。”
赵景渊出征后,沈清婉一边照顾年幼的皇子,一边协助太子监国。
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手段,稳定了朝堂局势,让那些妄图趁乱生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