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明明子的其他类型小说《邮差风云李明明子全文》,由网络作家“医路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第一章烽火邮路#北平街头的邮差使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仿佛一座被命运摆弄的破落棋盘。军阀的炮火如暴虐的棋手,将这座千年古城炸得七零八落。原本繁华热闹的大街,如今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随处可见。胡同里的青砖,像是被岁月与战火共同施了魔法,被硝烟熏得漆黑如墨,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百姓的苦难。在一条幽深的胡同里,有一家小小的茶馆。茶馆的门脸已经破旧不堪,招牌上的字也掉了漆,歪歪斜斜地挂着。茶馆掌柜是个年逾半百的老人,他穿着一件洗得泛白的粗布长衫,头上戴着一顶旧毡帽。此刻,他正皱着眉头,将铜茶壶里的茶水倒进茶碗。那茶水颜色灰暗,倒出来的时候,竟给人一种不是茶水,而是百姓愁苦的感觉。“唉,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一位坐在角落里的老主顾...
《邮差风云李明明子全文》精彩片段
第一章 烽火邮路# 北平街头的邮差使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仿佛一座被命运摆弄的破落棋盘。
军阀的炮火如暴虐的棋手,将这座千年古城炸得七零八落。
原本繁华热闹的大街,如今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随处可见。
胡同里的青砖,像是被岁月与战火共同施了魔法,被硝烟熏得漆黑如墨,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百姓的苦难。
在一条幽深的胡同里,有一家小小的茶馆。
茶馆的门脸已经破旧不堪,招牌上的字也掉了漆,歪歪斜斜地挂着。
茶馆掌柜是个年逾半百的老人,他穿着一件洗得泛白的粗布长衫,头上戴着一顶旧毡帽。
此刻,他正皱着眉头,将铜茶壶里的茶水倒进茶碗。
那茶水颜色灰暗,倒出来的时候,竟给人一种不是茶水,而是百姓愁苦的感觉。
“唉,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一位坐在角落里的老主顾,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满脸苦涩地说道。
“谁说不是呢!
这军阀混战,咱老百姓可遭了大殃咯。”
另一位客人也跟着叹了口气。
茶馆掌柜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没办法啊,咱小老百姓只能挨着,盼着哪天能太平点儿。”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茶馆门口。
他叫李明,是一名二十出头的邮差。
李明生得瘦削,一张白净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而坚定的眼睛。
他的鼻梁挺直,嘴唇紧抿,仿佛时刻都在告诉自己要坚强。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制服,那制服原本的颜色已经很难分辨,补丁一个挨着一个,但却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
他的脚下,是一双补了又补的胶鞋,鞋面上的补丁就像一幅幅抽象画,记录着他生活的艰辛。
李明走进茶馆,冲着掌柜点了点头,说道:“掌柜的,来碗茶。”
掌柜笑着应道:“好嘞,你先坐。”
说着,便熟练地给李明倒了一碗茶。
李明坐在桌前,端起茶碗,刚喝了一口,就听到旁边的客人又在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
城外又打起来了,也不知道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
“是啊,这战火一起,咱们这些小买卖可都没法做了,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
李明默默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他打小在城南贫民窟长大,那里的景象比这胡同里还要凄
惨。
爹娘早年被军阀的马蹄踏碎了生计,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是老奶用榆树皮糊成的粥将他喂大。
老奶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却教会了他许多做人的道理。
老奶临终前,紧紧攥着他的手,声音微弱却坚定地说:“明子,人活着就得像邮差手里的信,再难也得送到地方。”
这句话,就像一颗火种,深深地烙在了李明的心里。
从那以后,这句话成了他熬过苦日子的精神支柱。
李明每月挣的那三块银元,对他来说,是生活的全部希望。
他将这三块银元分成两份,一半孝敬城南庙里的孤老。
那些孤老和他一样,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无依无靠,只能在庙里艰难度日。
李明觉得,自己能帮一点是一点。
而另一半,他则攒着想买辆像样的自行车。
邮局配给他的那辆老“铁驴”,实在是太不给力了。
车链子三天两头发脾气,动不动就掉下来,害他不知挨了多少罚。
有一天,李明像往常一样去邮局取信。
邮局里,同事老张正坐在那里唉声叹气。
“老张,咋啦?
看你这愁眉苦脸的。”
李明问道。
老张抬起头,无奈地说:“唉,这日子越来越难了。
最近邮局的业务也少了很多,上面还说要裁员呢。”
李明心里一紧,说道:“不会吧?
那可咋办啊?”
老张摇了摇头,说:“谁知道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就在这时,局长走了过来,他板着脸,说道:“大家都听好了,最近局里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
从明天开始,每个人的送信范围都要扩大,而且必须保证信件按时送达,要是出了差错,可别怪我不客气。”
局长的话让大家都沉默了下来。
送信范围扩大,意味着工作量增加,而那辆破自行车,能行吗?
李明心里犯起了嘀咕。
下班后,李明骑着那辆老“铁驴”,慢悠悠地往城南贫民窟走去。
一路上,他满脑子都是局长的话。
突然,自行车的链子又掉了。
李明无奈地停下车子,蹲下来修理。
就在他修理车子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走了过来。
“大哥哥,你这车子坏啦?”
小男孩好奇地问道。
李明笑了笑,说:“是啊,这车子老爱闹脾气。”
小男孩看了看车子,说道:“大哥哥,我会修车子,我帮你吧。”
说
着,小男孩便蹲下身子,熟练地帮李明修起了车子。
不一会儿,车子就修好了。
李明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小朋友。
你小小年纪,还挺会修车的。”
小男孩笑着说:“我爹以前是修车的,我跟他学了不少本事。
不过我爹也被军阀打死了,现在就剩我一个人了。”
李明心里一阵酸楚,他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说:“小朋友,你以后有啥困难,就跟大哥哥说。”
小男孩点了点头,说:“好的,大哥哥。
对了,你是邮差吧?
我觉得邮差可厉害啦,能给好多人送信。”
李明笑着说:“是啊,邮差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能给大家传递消息,也是很有意义的。”
和小男孩分别后,李明骑着车子继续往家走。
他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不管有多难,一定要完成局长交代的任务。
回到家,李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住在庙里的王大爷。
王大爷是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他听了李明的话,点了点头,说道:“明子啊,我知道你是个有志气的孩子。
不过这送信的事儿,可不容易。
你那辆破车子,确实得换一辆了。”
李明无奈地说:“王大爷,我也想换车子,可我攒的钱还不够啊。”
王大爷想了想,说:“这样吧,我在城里有个老相识,他是开自行车行的。
我跟他说说,看看能不能便宜点儿卖给你一辆。”
李明听了,激动地说:“真的吗?
王大爷,那太谢谢你了。”
王大爷笑着说:“谢啥,咱们都是苦命人,能帮一把是一把。”
第二天,李明早早地来到了邮局。
他看着那堆积如山的信件,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骑着那辆老“铁驴”,在大街小巷中穿梭。
由于送信范围扩大,他要去的地方更多了,时间也更紧张了。
那辆破车子时不时地出点小毛病,让他心急如焚。
在送信的过程中,李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
有焦急等待远方亲人消息的老人,有期待恋人信件的年轻人,也有收到生意伙伴重要信件而喜出望外的商人。
每一次将信件送到收件人手中,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李明都觉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送信过程都那么顺利。
有一次,李明要去一个偏远的村子送信。
那村子在山里,道路
崎岖难行。
当他好不容易赶到村子的时候,却发现收件人不在家。
村民告诉他,收件人去了邻村,可能要过几天才回来。
李明犯难了,这信该怎么办呢?
他不想把信带回去,因为这样就不能及时送到收件人手中。
于是,他决定在村子里等一等。
在等待的过程中,李明和村民们聊了起来。
他了解到,这个村子也深受战争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都被抓去当兵了,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大家的生活都很艰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小伙子,你这邮差的工作可真不容易啊。”
一位老大爷对李明说道。
李明笑着说:“大爷,这是我的工作,再难我也要做好。”
老大爷点了点头,说:“好样的,现在像你这样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可不多了。”
等了两天,收件人终于回来了。
当李明将信件交到他手中的时候,收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紧紧地握住李明的手,说:“谢谢你,小伙子。
这封信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李明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回到邮局后,李明因为这次送信耽误了时间,被局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局长说他不懂得变通,不遵守规定。
李明心里委屈极了,但他没有反驳。
他知道,局长也是为了工作,而且自己确实没有按时完成任务。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明依然在艰难地工作着。
他攒的钱离买自行车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王大爷也帮他联系好了自行车行的老板。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李明拿着自己攒的钱,来到了自行车行。
自行车行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人,他看到李明,笑着说:“小伙子,王老哥跟我说了你的事儿。
看你也是个踏实肯干的孩子,我就便宜点儿把这辆自行车卖给你吧。”
李明感激地说:“谢谢老板,太感谢你了。”
李明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心情格外舒畅。
他觉得,自己以后的工作会顺利很多。
第二章 信差血泪在这座古老而又繁华的城市边缘,有一座略显破败的邮局。
邮局的后院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堆满了发霉的麻袋,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腐味。
这些麻袋有的已经破了洞,露出里面陈旧的杂物,在潮湿的空气中逐渐腐朽。
李明,一个
年轻而又朴实的邮差,此刻正蹲在墙角分拣信件。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衫,袖口和领口都磨出了毛边,头发有些凌乱,额头上满是汗珠。
他的面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信件,有牛皮纸包裹的,也有普通信封的,在昏暗的角落里显得格外刺眼。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封信,手指刚碰到那粗糙的牛皮纸,就被划开了一道血痕。
“嘶——”他轻吸了一口气,将手指放在嘴边,轻轻舔了舔指尖的血迹。
那血迹在他的舌尖上带着一丝咸涩,可他顾不上这些,目光又迅速回到信件上,继续将信封按照胡同号进行归类。
“李明,你今天可得把城南那片的信送完啊,别又拖到明天。”
邮局的老陈一边整理着邮包,一边对着李明喊道。
“知道了,陈叔,我这就弄完。”
李明头也不抬地回应着,手上的动作加快了几分。
城南的李家胡同,是出了名的难走。
街道狭窄而曲折,地面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碎石子,每走一步,都硌得脚底板生疼。
可李明每次送信件,都偏偏挑这条道儿走。
因为那儿住着一位瞎眼老太太。
当李明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李家胡同时,那熟悉的声音便从一个破旧的小院里传了出来:“邮差小哥,俺闺女从南洋来的信,可到了?”
李明停下脚步,走进小院,轻声说道:“大娘,今天还没有您闺女的信呢,您再等等,一有消息我就给您送来。”
老太太摸索着走了出来,伸出枯瘦的手,想要摸摸李明的脸:“好孩子,难为你总往我这破地方跑,俺闺女要是知道你这么上心,肯定也会感激你的。”
<李明握住老太太的手,安慰道:“大娘,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该做的。
您闺女在南洋肯定过得挺好的,信迟早会来的。”
夏日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李明刚走到半路,暴雨便倾盆而至。
他急忙从怀里掏出油纸斗篷,裹在身上,又紧紧地护住邮包。
雨水很快就灌进了他的鞋里,袜子湿漉漉地黏在脚心上,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烂泥上,十分难受。
他艰难地在雨中前行,雨水模糊了他的视线,可他心里只
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这些信件,按时送到收件人的手中。
“李明,这么大的雨,你就别送了,找个地方躲躲吧。”
路边的小贩好心地劝道。
李明摇了摇头:“不行啊,这些信都着急着呢,我得赶紧送完。”
说完,他又深一脚浅一脚地继续往前走。
有一回,李明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送一封急信到军阀府。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一路小跑着赶到了目的地。
当他刚走到军阀府的大门前,就被一个凶神恶煞的门房拦住了。
门房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里满是不屑:“臭邮差,你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敢随便乱闯!”
李明急忙解释道:“这位大哥,我是来送急信的,麻烦您通报一声。”
门房“呸”了他一脸唾沫,恶狠狠地说:“臭邮差,挡了老爷的路,信迟了半刻,扒了你的皮!”
李明的身子微微一颤,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邮包,指甲深深地抠进了掌心,疼得他差点叫出声来。
可他咬了咬牙,一声不吭地转身走了。
门房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哈哈大笑起来:“瞧瞧这邮差,吓得跟兔子似的,哈哈哈!”
第二天,门房的儿子在茶馆里吹嘘:“瞧见没?
昨天有个邮差到我们府上送东西,被我爹一吓唬,跑得比兔子还快,哈哈哈!”
茶馆里的人听了,也跟着哄笑起来。
夜里,李明蜷在邮局后屋的草席上。
草席又硬又破,硌得他浑身难受。
他啃着三文钱一个的窝头,那窝头又干又硬,难以下咽。
隔壁巡警老王走了过来,笑着打趣道:“李明,你送信挣的那俩铜板,够买半斤高粱面不?”
李明嚼着窝头,望着屋顶漏下的月光,心中一阵苦涩。
他咽下满嘴的窝头渣,缓缓说道:“王哥,够不够的也就这么过了,我就是想把这工作做好。”
老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孩子,就是太实在了。
这世道,像你这样认真的人可不多了。”
有一回,李明饿得实在受不了了。
他的口袋里一个子儿都没有,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他犹豫了很久,终于偷摸去了西市,想捡一些烂菜叶回去煮着吃。
可他刚弯腰捡起几片烂菜叶,就被菜贩子发现了。
菜贩子像一头凶猛的野兽一样冲了过来,指着他的鼻子骂道:“穷鬼偷天!
你
敢在我这儿偷东西,不想活了是吧?”
李明攥着菜叶,苦笑着解释道:“这不是偷,这是捡阎王爷不要的。
我实在是饿坏了,您就行行好,让我拿走这些烂菜叶吧。”
菜贩子却不依不饶:“哼,少在这儿狡辩,你就是个小偷。
今天不把你送到警察局去,我就不姓王!”
李明急得差点哭出来:“大爷,您就可怜可怜我吧,我是个邮差,每天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钱,实在是没饭吃了。”
周围的人围了过来,纷纷议论起来。
有的同情李明,劝菜贩子放他一马;有的则指责李明不该偷东西。
就在这时,一位好心的大娘走了出来,她从自己的篮子里拿出几个馒头,递给李明:“孩子,别跟他计较了,先吃点馒头垫垫肚子吧。”
李明接过馒头,感激地看着大娘:“大娘,谢谢您,等我有钱了,一定还给您。”
菜贩子见有人帮李明说话,也不好再纠缠下去,便骂骂咧咧地走了。
李明拿着馒头和烂菜叶,回到了邮局。
他坐在草席上,一边吃着馒头,一边想着这一天的遭遇。
他心里既感激那位好心的大娘,又对这个不公平的世道感到无奈。
第三章 雪夜追信腊月的北平,仿佛被老天爷放进了巨大的冰窖里。
寒风如刀,肆意地刮过大街小巷,每一寸空气都冷得仿佛能冻住人的呼吸。
街边的树木早已褪去了最后一丝绿意,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屋檐下挂满了长长的冰凌,像一把把锋利的宝剑,似乎随时都会掉落下来。
李明,一个普通的邮差,每天都骑着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穿梭在北平的大街小巷,为人们传递着一封封饱含着思念、希望与牵挂的信件。
这辆自行车,就像是他最忠实的伙伴,虽然破旧不堪,但却陪伴他走过了无数个风雨兼程的日子。
车把上的漆早已剥落,露出了生锈的铁管;车座也磨得坑坑洼洼,坐上去硌得人难受;车链子更是时不时地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它的疲惫与不堪。
这一天,李明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邮局,将一摞摞信件和包裹仔细地整理好,放进了车筐里。
他穿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制服,戴上那顶有些破旧的帽子,蹬上自行车,开始了一
天的送信之旅。
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但他顾不上这些,只是紧紧地握着车把,用力地蹬着踏板,朝着第一个目的地驶去。
当他骑到一条偏僻的小巷子时,只听“哗啦”一声,车链子突然断裂,掉落在了地上。
李明一个趔趄,差点从自行车上摔下来。
他赶紧稳住车身,跳下车来,看着断裂的车链子,心中一阵懊恼。
“这破车,关键时候掉链子。”
他嘴里嘟囔着,蹲下身子,试图将车链子重新接上。
可车链子已经断成了两截,任凭他怎么摆弄,也接不上了。
就在他着急的时候,车筐里的邮包突然从车上滚落下来,信件和包裹散了一地。
李明心里“咯噔”一下,顾不上车链子了,赶紧跪在雪地里,手忙脚乱地捡着信件。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不一会儿,他的身上就落满了雪。
他的手冻得发紫,手指僵硬得几乎不听使唤,每捡起一封信,都要费好大的力气。
信封上的墨字在雪水的浸泡下,晕成了一团,模糊不清。
突然,他发现有一封信被雪水泡烂了,字迹完全看不清了。
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赶紧拿起那封信,试图辨认上面的地址。
可无论他怎么看,那地址都像是一团乱麻,让他无从下手。
他焦急地在雪地里转来转去,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封烂信,仿佛只要盯着它,地址就会自己浮现出来似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风越刮越大,雪也越下越紧。
李明依然跪在雪地里,盯着那封烂信,愣在那里,直到夜幕完全笼罩了大地。
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雪花在路灯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李明知道,今天这封信是送不出去了,他只好无奈地站起身来,将散落的信件和包裹重新装进邮包,推着那辆断了链子的自行车,一步一步地往回走。
第二天,李明揣着那封碎信纸,一大早就来到了可能的收件人家门前。
他深吸一口气,轻轻地敲了敲门。
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出现在门口。
他皱着眉头,满脸不耐烦地看着李明,问道:“你找谁?”
李明赶紧赔着笑脸,说道:“大哥,我是邮差,昨天不小心把您的信弄湿了,实在不好意思。
您看
看,这信上的地址我实在辨认不清了,能不能麻烦您确认一下?”
说着,他将那封碎信纸递了过去。
男人接过信,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变得阴沉下来。
他瞪大了眼睛,对着李明吼道:“丧门星!
俺爹的汇款信弄丢了,你赔得起吗?
这可是俺爹的救命钱啊!”
李明吓得赶紧往后退了一步,连连摆手,说道:“大哥,实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我一定会想办法弥补的。”
男人怒目圆睁,双手叉腰,大声说道:“弥补?
你拿什么弥补?
你一个小小的邮差,能赔得起这么多钱吗?”
李明低着头,声音颤抖地说道:“大哥,我把我攒了半年的车钱赔给您,您看行不行?”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皱巴巴的钞票,递给了男人。
男人一把夺过钞票,数了数,不屑地啐了一口,说道:“穷邮差,这点钱算什么?
拿命赔吧!”
说完,他“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李明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紧闭的大门,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愧疚。
他知道,自己的失误给别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无论怎么弥补,都无法挽回这一切。
他默默地收起自行车,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
祸不单行,城南的土匪猖獗,这让李明的送信工作变得更加危险。
有一次,他接到一个包裹,要送到郊外的一个村庄。
虽然知道那条路很偏僻,而且经常有土匪出没,但他还是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旅程。
当他骑到一片荒郊野外时,突然从路边的树林里窜出三五个蒙面人,他们手持长刀,气势汹汹地朝着李明围了过来。
其中一个土匪头目模样的人,走到李明面前,用刀指着他的脖子,恶狠狠地说道:“邮包里有什么宝贝?
交出来,饶你不死。”
李明紧紧地抱住邮包,瞪大了眼睛,说道:“这是别人的信件和包裹,我不能交给你们。
你们要是想要钱,我身上的钱都给你们,但邮包我绝对不能给。”
土匪头目冷笑一声,说道:“哟,还挺有骨气的。
你以为你一个小小的邮差,能挡住我们吗?”
说着,他一挥手,几个土匪一拥而上,试图从李明手中抢走邮包。
李明拼尽全力,死死地护住邮包,与土匪们扭打在一起。
一个土匪见抢不到邮包,恼羞成怒,举
起鞭子,狠狠地抽在了李明的后背上。
李明只觉得一阵剧痛,鲜血顿时渗进衣服。
但他依然没有松开手中的邮包,咬着牙说道:“你们这些土匪,别想抢走这些信件。
这是人们的希望,是他们的牵挂。”
土匪们见李明如此顽固,便更加凶狠地攻击他。
他们用刀砍,用鞭子抽,李明身上伤痕累累,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最后,土匪们抢走了半包信件,骑着马扬长而去。
李明看着远去的土匪,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他踉跄着追出了三里地,终于在一条沟里发现了被土匪扔掉的残信。
他赶紧跑过去,将残信捡起来,紧紧地抱在怀里,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他像个孩子一样,坐在雪地里,哭得撕心裂肺。
这时,巡警老王路过这里,看到了坐在地上哭泣的李明。
他走过去,冷笑一声,说道:“活该!
谁让你送那偏僻道儿?
命比信重,懂不懂?”
李明抬起头,看着老王,眼中充满了不解和愤怒。
他说道:“老王,你不懂。
这些信件对于别人来说,比我的命都重要。
它们承载着人们的思念、希望和牵挂。
我是一名邮差,我的职责就是保护好这些信件,将它们安全地送到收件人手中。”
老王不屑地哼了一声,说道:“你这是死脑筋。
你以为你这样做就能得到别人的感激吗?
说不定别人还会怪你把信弄丢了呢。”
李明摇了摇头,说道:“我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只知道我不能辜负人们的信任。
我会把这些残信整理好,重新送出去,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
说完,李明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雪,抱着残信,推着自行车,继续踏上了送信的征程。
在这个寒冷的腊月里,他的身影显得那么孤独而又坚定,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关于责任、坚守和希望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明带着伤痛,开始仔细地整理那些被土匪抢走又捡回来的残信。
他找来了胶水、纸张,小心翼翼地将破碎的信件粘贴好。
每粘贴一封信,他都要仔细地辨认上面模糊的字迹,尽力还原信件的内容和地址。
有时候,一封信上的字迹实在难以辨认,他就会四处打听,向周围的居民询问是否认识信上提到的人。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几天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