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学习识字算账。
她还建立了“安宁堂”,收留被遗弃的孤女,教她们一技之长。
某个秋日的黄昏,苏明玥带着长宁在安宁堂教孩子们刺绣。
忽见赵逸尘身着便服踏入堂中,身后跟着几个捧着书卷的老学究。
“听闻皇后娘娘办了女学,朕特来请教。”
赵逸尘笑着将一卷《女诫》递给苏明玥,眼中满是赞赏,“或许该让天下女子都看看,何为真正的贤德。”
11 雪灾之困长宁拍着手跳起来:“那囡囡以后也要做像母后这样的人!”
苏明玥看着丈夫与女儿,心中满是暖意。
她知道,在这深宫中,自己守护的不仅是爱情与亲情,更是一份对光明与善意的坚守。
前路或许仍有荆棘,但只要心怀希望,便能在这红墙黄瓦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隆冬时节,一场百年难遇的雪灾席卷北方数省。
饥民如潮水般涌向京城,城外流民窟的惨状经画师笔下的《饥民图》呈至御前,赵逸尘握着奏章的手青筋暴起。
苏明玥看着丈夫连日来熬红的双眼,心中绞痛,主动提出要助他一臂之力。
她先是带头捐出历年所得赏赐,又号召后宫妃嫔缩减用度。
德妃冷笑着将一箱首饰推到地上:“不过是作秀罢了,真要救百姓,怎么不去城外开粥棚?”
苏明玥弯腰拾起散落的金钗,声音清泠:“姐姐若不愿,大可不必勉强,但莫要阻拦旁人善意。”
三日后,苏明玥顶着寒风出现在城南粥棚。
她身着粗布棉衣,亲自为饥民盛粥。
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怯生生递来破碗,苏明玥见她冻得发紫的手指,当即解下自己的狐裘披在她身上。
此事很快传遍京城,富绅贵胄纷纷解囊,救灾钱粮渐渐充裕起来。
然而,朝堂上的斗争并未因天灾而停歇。
御史台突然弹劾户部尚书贪污赈灾银,而此人正是赵逸尘推行新政时扶持的寒门官员。
反对派大臣群情激奋,要求彻查,矛头直指赵逸尘用人失察。
深夜,苏明玥看着书房里堆积如山的奏折,突然想起安宁堂收养的孤女中,有个叫阿巧的姑娘曾在青楼做过誊账丫头。
她连夜将阿巧接入宫中,在烛火下仔细询问。
阿巧颤抖着画出一本暗账的样式:“那些人把贪的银子都记在胭脂水粉的名目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