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土,长不出药,但能长出人。”
帕文穿着一身优雅的西式套裙,妆容自然,举止得体。
她的身份,意味着她从小耳濡目染的不是普通人家的事务,而是国家运转的核心节奏。
她父亲是泰国现任内政部副部长,虽不在台前,却在军方与民间之间扮演极其关键的角色。
而帕文,对阿蒙,显然不只是出于兴趣那么简单。
“你打算走到哪里?”
她眼神里带着认真。
“哪怕走得不远,但只要脚踏实地,总会有一条路。”
阿蒙缓声回答。
“那你知道代价吗?”
她的声音低了些。
阿蒙没有立刻回答。
他知道,这个问题不是浪漫,是现实。
政界,从来不只是理想与才华的角斗场,更是利益与信任的缠斗地。
而他,一个中国穿越者,不属于任何既有体系。
他的优势,是文化、知识、见识;但他的劣势,是身份、资源、背景。
他唯一的武器,是自己。
……1992年初,他正式参与了泰国一项跨府医疗支援计划,代表泰华青年会出任东北片区协调官。
在这一年里,他奔波于呵叻、乌汶、廊开、孔敬之间,协助建立十几个中泰联合诊疗站,为无数偏远地区提供了基础医疗与中文教育。
他的名字,也第一次出现在泰国《民族日报》的头版:“青年华人领袖阿蒙,提出‘基层民卫合作’新模式。”
同年年底,他的商业平台“中泰文书服务社”正式更名为“孟公文社”,并得到泰国教育部备案认证,成为首批获得“中泰双语翻译业务资格”的机构之一。
他的名字,开始被更多人记住。
而他,却更加沉默。
他知道,真正的战斗,还没开始。
31992年4月,泰国政治局势骤然动荡。
新任总理素钦上台不到一年,已被媒体与学生团体猛烈质疑,指其任人唯亲、经济政策倾向军方利益,曼谷多所高校开始出现抗议集会。
而军方则开始大规模调动宪警,气氛紧张到一触即发。
在这个风口浪尖上,阿蒙收到了一封手写邀请函。
字迹隽秀简洁,只写着一句话:“帕文在等你,诗丽吉路12号。”
诗丽吉路,是曼谷市中心的高端住宅区,那里住的非富即贵。
当晚,他换上一身深灰色西装,打了一条沉稳的藏蓝领带。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