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军铁骑踏破中原,神州陆沉。
南明政权在江南建立,继续抗清。
然而,清军势如破竹,南明政权节节败退。
在这风雨飘摇之际,一个名叫陈子龙的年轻人挺身而出,扛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陈子龙出生于江南世家,自幼熟读诗书,胸怀大志。
他目睹清军的暴行,痛心疾首,决心推翻清朝的统治,恢复明朝的江山。
他暗中联络各地的反清义士,组建了一支义军,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1645年夏日。
“鞑子的马蹄要踏碎江南的石板路了!”
陈子龙将酒碗重重磕在茶桌上,青瓷裂出蛛网状纹路。
窗外暴雨如注,雨滴砸在嘉兴府学的飞檐上,惊起一群寒鸦。
二十四岁的复社书生攥着染血的塘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三日前,清军破昆山,屠城三日,七万生灵化作枯骨。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身旁的夏完淳捏碎半块烧饼,碎屑簌簌落在《大诰》书页上,“这是多尔衮刚颁的剃发令。”
少年腰间悬着父亲夏允彝手书的“精忠报国”剑穗,十五岁的眼角已凝着霜雪般的冷意。
议事堂的梁柱间漏进缕缕青烟,混杂着艾草驱蚊的苦香。
二十七个身着儒衫的书生褪去外袍,露出藏在里衣下的玄色劲装,腰间或别短刀,或藏袖箭。
最末座的盲眼老者摸索着铺开舆图,指尖掠过嘉兴城防图上的红点:“北门守将是降将徐元吉,每日酉时三刻换防,可趁虚......且慢。”
陈子龙抬手按住舆图,烛火在他眉骨投下锋利的阴影,“若只攻城门,必引驻防八旗来援。
须得有人扮作送粮民夫,先烧了城西草料场——”他忽然转头看向屏风后,“柳姑娘以为如何?”
湘妃竹帘响动,玄色披风翻卷间露出半幅茜素罗裙。
柳如是拨开发间玉簪,将一头青丝随意束成男子发髻,金步摇碰撞出清脆声响:“嘉兴知府吴之荣好宴饮,每逢初一必在醉仙居待客。
若此时传出明军水师已过太湖的消息......”她指尖轻点地图上的月河码头,“漕运粮仓空虚,正是放火良机。”
子时三刻,暴雨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