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卤肉做的虽比不上珍馐楼,却也相差不远,起码比其他食肆里的卤肉好吃多了,还没珍馐楼卖的贵,以后他也能时不时买来打打牙祭。
有此想法的人家虽不多,也有那么一两家和村长家一样比较富裕的人家。
毕竟大家都知道猪头肉和猪下水成本不高,周家应该不会卖多贵,他们偶尔花几文买一点儿打打牙祭还是舍得的。
“这卤猪头肉太好吃了,特别是猪脸肉肥而不腻,猪耳朵香香脆脆也好吃。”
周修信万分庆幸自己没有留在村长家陪他喝酒,否则吃不到这么多好吃的肉菜。
“我最喜欢猪肚鸡,不仅汤汁鲜香,猪肚和鸡肉也好吃。”刘翠萍更喜欢喝女儿煲的汤,不仅猪肚鸡里的汤喝了一碗,就是猪肺汤也喝了半碗。
三个少年和周梓桐更喜欢重口味的干煸肥肠和辣子鸡块,哪怕辣的嘶哈嘶哈的,还是把盘子里的菜吃的光光的,这才去吃其他肉菜。
周修诚也吃的头都不抬:“以前不觉得,现在吃过桃丫头做的肉菜,才发觉我们四方客店老朱厨艺是真的不行。”
王秋霞喜欢吃本帮酱鸭,只是不知是胃口小还是放不开,只吃了一只鸭腿就不吃了。
周老太年纪大了牙口不好,更喜欢吃卤菜,特别是卤的猪肝,口感绵绵不费牙,味道也不错。
除了肉菜,周梓桃也炒了家里种的豆角和莴笋。
可惜,没一个人筷子往经常吃的青菜夹,全都在大快朵颐吃肉。
其实这里有好几种菜做起来比较费事,不适合出摊卖,周梓桃只是想让周家知道她做饭的手艺,对她出摊做吃食生意支持。
“既然大家都喜欢吃我做的菜,过两天我把东西买齐全就准备出摊做生意啦。”
周梓桃想做中式快餐,就像前世盒饭,先在家做好菜和主食,再带去镇上售卖。
唯一不方便就是怕到镇上饭菜凉了影响口感,所以需要保好温带去镇上。
可惜古代没有泡沫箱,所以周梓桃才买了十斤棉花,准备做些棉被用来保温,不过以防万一还需要买两个个炉子和锅。
周修诚好奇问道:“桃丫头想好做什么吃食生意了吗?总不能是今天的这些肉菜吧,这得需要多少成本啊?”
“肯定不全是肉菜,卤肉肯定是要卖的,再加两三个小炒和一些汤水,主食我定了两种,一种是玉米面和白面两掺的饼子,一种是大米、高粱米和粟米加一起的蒸饭。
到时候搭配着卖,比如只要素菜加主食五文钱,一荤一素卖七文钱,一荤两素八文钱,两荤一素十文钱。”
虽然他们这里有些偏北方,吃汤面食的比较多,但真论起来还得是米饭饼子这类比较干的顶饿,像那些干苦力活的人更喜欢吃干饭。
另外一个原因是这里没有压面条机器,擀面条太累人,还是贴饼子和蒸饭比较省事。
“会不会定价太便宜了?”像他们四方客店一碗不带肉的阳春面还收四文钱,带肉丁的臊子面六文钱。
“主要是卖给码头苦力和乘船的平民百姓,那些客商一般都去酒楼吃饭,是不会在地摊上买饭的,定价太高卖不出去,这些菜并不是论盘出售,而是论勺卖,不会亏本,相反还有的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