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知白青莲的其他类型小说《血色罗裙照碧波全文》,由网络作家“坐轿子的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2.1初次相遇清明时节,曲江池畔桃花纷飞,如粉色的云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李知白依旧如往常般,带着笔墨纸砚来到他常坐的垂柳下,准备借这美景抒发胸中的郁结。他刚铺开宣纸,还未落笔,就听到不远处传来轻微的沙沙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浅粉色襦裙的女子,正站在桃树下,轻轻拾起飘落的桃花瓣。她面容清秀,眉眼间带着几分温柔与羞涩,粉白的落英沾了她半袖,更添几分娇美。李知白不禁看呆了,心中暗想,这女子仿佛是从画中走来,与这桃花相得益彰。青莲也察觉到了李知白的目光,她抬头望去,见是一位身着白衣的书生,正看着她出神。她脸颊一红,微微低下头,却又忍不住偷偷打量李知白。她见李知白面前的笔墨纸砚,心中便猜到他应是位喜爱作诗的书生。李知白回过神来,觉得自己...
《血色罗裙照碧波全文》精彩片段
2.1 初次相遇清明时节,曲江池畔桃花纷飞,如粉色的云霞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李知白依旧如往常般,带着笔墨纸砚来到他常坐的垂柳下,准备借这美景抒发胸中的郁结。
他刚铺开宣纸,还未落笔,就听到不远处传来轻微的沙沙声。
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浅粉色襦裙的女子,正站在桃树下,轻轻拾起飘落的桃花瓣。
她面容清秀,眉眼间带着几分温柔与羞涩,粉白的落英沾了她半袖,更添几分娇美。
李知白不禁看呆了,心中暗想,这女子仿佛是从画中走来,与这桃花相得益彰。
青莲也察觉到了李知白的目光,她抬头望去,见是一位身着白衣的书生,正看着她出神。
她脸颊一红,微微低下头,却又忍不住偷偷打量李知白。
她见李知白面前的笔墨纸砚,心中便猜到他应是位喜爱作诗的书生。
李知白回过神来,觉得自己这般盯着人家姑娘看,实在有些不礼貌,便急忙低下头,装作继续作诗。
青莲见李知白这般举动,抿嘴一笑,也不再看他,自顾自地继续拾着花瓣。
过了一会儿,青莲拾了一捧花瓣,准备离开。
她路过李知白身边时,轻声问道:“公子可是在此作诗?”
李知白抬头,见青莲正微笑着看着他,那双眼睛明亮如星,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
他心中一动,说道:“正是,只是才疏学浅,怕写不出这美景的万一。”
青莲低头浅笑,露出浅浅的梨涡:“公子谦虚了,这曲江美景,若没有公子这样的才子来描绘,岂不遗憾。”
说完,她便转身离开,只留下淡淡的桃花香气和李知白怔怔出神的目光。
李知白望着青莲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觉,仿佛这一次的相遇,是命运的某种安排。
2.2 渐生情愫自那日初遇后,李知白心中总是时不时浮现出青莲的身影。
他每日依旧来曲江池畔作诗,心中却多了一份期待,希望能再次见到那位拾花瓣的女子。
谷雨这天,天空下着绵绵细雨,曲江池被笼罩在一片烟雨朦胧之中。
李知白撑着一把油纸伞,来到池边。
他刚坐下,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他抬头望去,只见青莲撑着一把青色的油纸伞,缓步走来。
她身着淡绿色襦裙
,发间银步摇随着动作轻响,在雨中更显娇美。
青莲见到李知白,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快步走到李知白身边,说道:“公子,又见面了。”
李知白站起身来,微笑着点头:“是啊,没想到又遇见了姑娘。”
两人站在雨中,相视一笑。
青莲看着雨中的曲江池,说道:“这雨中的曲江,别有一番风味呢。”
李知白点头赞同:“确实,这细雨如丝,仿佛给曲江披上了一层薄纱,更添了几分诗意。”
两人便站在雨中,欣赏着雨景。
青莲忽然说道:“公子,我听闻你诗作极好,不知能否有幸聆听一番?”
李知白心中一喜,说道:“姑娘过奖了,不过是些拙作罢了。
既然姑娘想听,我便献丑了。”
于是,李知白便吟诵起自己之前所作的几首诗。
青莲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光芒。
待李知白吟诵完毕,青莲赞叹道:“公子诗作果然不凡,这‘柳色含烟笼碧水,桃花带雨泣春风’,将春日的景色和情思描绘得淋漓尽致。”
李知白闻言,心中满是喜悦。
他看着青莲认真的模样,心中涌起一种别样的情愫。
青莲似乎也察觉到了李知白的目光,她脸颊一红,低下头去。
此后,两人便时常在曲江池畔相会。
他们谈《诗经》的“关关雎鸠”,论李白的“清水出芙蓉”,也说杜甫的“朱门酒肉臭”。
李知白发现,青莲虽身为婢女,却博闻强识,对诗词见解独到,常能说出一些让他眼前一亮的话。
而青莲也在与李知白的交流中,更加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也对李知白多了几分钦佩和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深。
李知白看着青莲,心中充满了温柔和眷恋,而青莲面对李知白时,也总是满脸笑意,眼中满是柔情。
他们在曲江池畔的每一次相会,都仿佛是命运给予他们的珍贵礼物,让他们在这繁华又复杂的长安城中,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幸福。
三、爱情发展3.1 定情信物李知白与青莲的感情日益深厚,他心中早已认定青莲,便想着送一份定情信物,以表达自己真挚的心意。
他思来想去,最终决定送一支玉簪。
这玉簪是他精心挑选的,簪头雕着并蒂莲,寓意着两人能如并蒂莲般
,岁岁年年,不离不弃。
李知白拿着玉簪,心中满是期待。
他想象着青莲戴上这支玉簪时的模样,定会更加美丽动人。
这日,李知白早早地来到曲江池畔,等待青莲的到来。
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岸边的垂柳,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过了一会儿,青莲如约而至。
她身着藕荷色襦裙,鬓边斜插着玉簪,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李知白看着青莲,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青莲,今日我来,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你。”
李知白微笑着说道。
青莲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公子,是什么礼物呀?”
李知白从袖中取出那支并蒂莲玉簪:“这是我为你挑选的,希望你喜欢。”
青莲接过玉簪,眼中满是感动:“公子,这玉簪真美,我很喜欢。”
李知白轻轻拿起玉簪,插入青莲发间:“愿我们能如这并蒂莲,岁岁年年,不离不弃。”
青莲倚在李知白肩头,轻声道:“我不求富贵,只愿能与公子这样谈诗作画,便是一生。”
并蒂莲在古代爱情中,有着极为美好的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爱情长久不衰的美好期许。
李知白送给青莲并蒂莲玉簪,不仅表达了他对青莲的爱意,更是对他们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而青莲也明白李知白的心意,她将这份礼物视为珍宝,珍藏在心底。
3.2 相处时光此后的日子,成了李知白和青莲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
每个晴日,他们都会在曲江畔相会。
清晨,阳光还未完全洒满大地,李知白便带着笔墨纸砚,来到他们常坐的垂柳下。
青莲也会早早地来到,带着自己做的点心和茶。
李知白看到青莲,眼中满是温柔:“青莲,你来了。”
青莲微笑着点头:“公子,今日我想听你吟诵几首诗。”
李知白点头答应,铺开宣纸,开始吟诵自己新作的诗。
青莲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光芒。
吟诵完毕,青莲赞叹道:“公子诗作真是越来越好了,这‘桃花含笑春风里,柳絮飘飞碧水边’,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
李知白心中满是喜悦:“青莲,多亏有你,才能让我有如此多的灵感。”
两人便在曲江畔谈诗作画。
李知白会为青莲描绘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青莲也会为李知白的诗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时,他们会一起讨论《诗经》的“关关雎鸠”,感受古人对爱情的向往;有时,他们也会论李白的“清水出芙蓉”,赞叹李白诗歌的豪放洒脱;有时,他们还会说杜甫的“朱门酒肉臭”,对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表示敬佩。
在这段相处时光里,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李知白看着青莲,心中充满了爱意,而青莲面对李知白时,也总是满脸幸福。
有时,他们也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一只小鸟不小心飞进了他们的伞下,青莲吓得尖叫起来。
李知白连忙抱住青莲,安慰道:“别怕,只是一只小鸟而已。”
青莲靠在李知白怀里,心跳得很快:“公子,我刚才真的吓了一跳。”
李知白笑着摸了摸青莲的头:“有我在,不用害怕。”
这些相处的时光,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他们在这繁华的长安城中,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幸福,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们两个人。
4.1 武承嗣的出现那日,裴府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武承嗣作为贵客,被裴府主人热情地迎进了府中。
席间,歌舞升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青莲作为婢女,被安排在一旁侍奉。
武承嗣坐在主位,饮酒作乐,眼神在人群中四处游走。
当他的目光落在青莲身上时,顿时被青莲的美貌所吸引。
青莲那清丽脱俗的容颜,如出水芙蓉般娇艳动人,她的一颦一笑,都让武承嗣心驰神往。
武承嗣放下酒杯,对身旁的裴府主人说道:“裴大人,这位姑娘是何人?”
裴府主人顺着武承嗣的目光望去,见是青莲,心中顿时一惊,但还是恭敬地回答道:“回武大人,这是府中的婢女青莲。”
武承嗣微微一笑:“这姑娘真是美貌过人,裴大人能否将她送给我?”
裴府主人闻言,心中十分为难。
青莲在府中多年,一直忠心耿耿,且才华出众,他实在不愿将她拱手让人。
但面对武承嗣的强势要求,他又不敢拒绝。
武承嗣见裴府主人犹豫不决,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怎么,裴大人不愿意?”
裴府主人吓得急忙起身:“武大人误会了,小女只是府中婢女,怎敢怠慢大人。
只是这……” 武承
嗣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不必多言,我武承嗣看中的东西,还没有得不到的。”
说罢,武承嗣便命手下将青莲带走。
青莲惊恐万分,想要反抗,却被武承嗣的手下强行按住。
她看向裴府主人,希望他能为自己说句话,但裴府主人却低下了头,不敢与她对视。
青莲被武承嗣强行带走,她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她知道,自己落入武承嗣的手中,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
而李知白此时还不知情,依旧在曲江池畔等待着与青莲的相会。
4.2 李知白的挣扎李知白在曲江池畔等了许久,却始终不见青莲的身影。
他心中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以往青莲从未迟到过,今日这是怎么了?
他焦急地在池边徘徊,不时地向远处张望。
夕阳渐渐落下,天色越来越暗,李知白的心也越来越沉。
他决定去裴府找青莲,询问她为何没有来。
来到裴府门前,李知白被家丁拦住:“你是何人?
来裴府有何贵干?”
李知白急忙说道:“我是李知白,我来寻找青莲姑娘,她今日未曾去曲江池畔与我相会。”
家丁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冷冷地说道:“青莲姑娘已经被武承嗣大人带走了,你一个穷书生,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了。”
李知白闻言,如遭雷击,他愣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
他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武承嗣是何许人也,他怎会看上青莲?
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不得不相信。
他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他不明白,为何命运如此不公,他与青莲好不容易才走到一起,却要被武承嗣强行拆散。
李知白决定去武府要人,他来到武府门前,却被守卫拦住:“你有何事?”
李知白说道:“我要见武承嗣大人,我要让他把青莲姑娘还给我。”
守卫冷笑一声:“就凭你?
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武大人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李知白在武府外徘徊了七日,他不吃不喝,只想着要见到青莲,将她救出来。
第七日的深夜,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他趁着守卫不注意,翻墙而入,进入了武府。
他在武府内四处寻找青莲,终于在一座小楼里找到了她。
青莲形容憔悴,衣衫凌乱,见到他的那一刻,泪如雨下。
李知白紧紧抱住她,心中满
是心疼和愧疚。
他发誓,一定要带青莲离开这个鬼地方,给她一个幸福的生活。
然而,他们的计划还未实施,便被武承嗣发现了。
武承嗣勃然大怒,命人将李知白毒打一顿,扔出府外。
青莲也被关得更严,每日以泪洗面。
5.1 救人失败夜色如墨,李知白悄然潜入武府。
他身形敏捷,借着月光和树影的掩护,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家丁。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找到青莲,将她从这魔窟中解救出去。
他一路摸索,终于找到了关押青莲的小楼。
楼门紧闭,从缝隙中透出微弱的烛光。
李知白轻轻推门,却发现门从里面锁住了。
他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工具,想要破门而入。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李知白连忙躲到一旁。
只见几个家丁提着灯笼走了过来,其中一人说道:“大人吩咐,要好好看管这里,可别出什么岔子。”
另一人应道:“放心吧,有我们守着,苍蝇都飞不进来。”
李知白心中暗道不妙,看来武承嗣早有防备。
他决定先离开这里,再想办法。
就在这时,小楼里传来青莲的哭声,李知白的心如刀绞一般,他再也忍不住,冲了出来。
家丁们见状,大惊失色,纷纷抽出武器,围住了李知白。
李知白不顾一切,与家丁们搏斗起来。
他虽然身手不凡,但双拳难敌四手,渐渐地处于下风。
武承嗣听到动静,带人赶了过来。
他看到李知白,冷笑道:“原来是你这个穷书生,竟然敢来我府上撒野。”
李知白咬着牙,说道:“武承嗣,你把青莲还给我,否则我与你拼了。”
武承嗣大怒,命令家丁们将李知白拿下。
家丁们一拥而上,将李知白制伏。
武承嗣走上前,一脚踹在李知白身上:“就凭你,也想和我斗?”
李知白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家丁们死死按住。
武承嗣命人将李知白毒打一顿,那拳脚如雨点般落在李知白身上,他痛得几乎昏厥过去,但心中却始终想着青莲。
武承嗣看着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李知白,冷哼一声:“把他扔出去,以后别再让我看到他。”
家丁们将李知白拖出武府,扔在了大街上。
李知白躺在冰冷的地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他知道,自己
这次失败了,青莲还在武承嗣的手中,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救出青莲。
5.2 青莲自尽青莲被关在武府的小楼里,终日以泪洗面。
她心中充满了对李知白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
她知道,自己落入武承嗣的手中,已经没有了自由和希望。
武承嗣每天都会来小楼,威逼利诱青莲,想要让她屈服。
但青莲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不肯答应武承嗣的任何要求。
武承嗣气得暴跳如雷,但他又舍不得对青莲用强,只能暂时作罢。
这天,青莲听到外面传来消息,说李知白为了救她,潜入武府,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扔出了府外。
青莲心中如同被重锤击中,她知道,李知白为了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她不能让李知白白白受苦。
青莲决定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李知白的平安。
她望着窗外那方小小的天空,心中默默地念着李知白的名字。
她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李知白了,但她希望李知白能好好地活下去。
青莲找到一根绳子,绑在了房梁上。
她闭上眼睛,回忆着与李知白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那曲江池畔的谈诗论句,那并蒂莲玉簪的定情,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她微微一笑,仿佛又看到了李知白那温柔的眼神。
青莲深吸一口气,将脖子套进了绳圈中,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踢开了脚下的凳子。
就在这时,武承嗣正好来到小楼,他看到青莲上吊的这一幕,惊呆了。
他连忙冲上前去,将青莲救下来,但青莲已经没有了气息。
武承嗣抱着青莲的尸体,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悔恨。
他不明白,为何青莲如此倔强,宁愿死也不肯屈服于他。
而李知白此时还不知情,他躺在街头,昏迷不醒。
半月后,长安城传来噩耗:武府的一名婢子投井自尽。
李知白听到这个消息,如遭晴天霹雳,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发疯般地赶到武府,只见青莲的尸体被打捞上来,身上穿着他送的藕荷色襦裙,发间的并蒂莲玉簪早已断裂。
李知白扑在青莲身上,悲痛欲绝。
他泪如雨下,喊着青莲的名字,但青莲再也无法回应他。
他看着青莲那苍白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他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青莲,让她遭受了这样的苦难。
李知白在青莲的
坟前守了三天三夜,他不吃不喝,只是一遍遍地回忆着与青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失去了意义,青莲的死,让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
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青莲报仇,也为他们的爱情画上一个悲壮的句号。
6.1 写诗怀念李知白回到那间破败的小屋,屋内的一切仿佛都失去了生机。
他木然地坐在桌前,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青莲的身影,那温柔的笑容、含情脉脉的眼神,如同利刃般刺痛着他的心。
他颤抖着拿起笔,宣纸在微弱的烛光下显得格外苍白。
墨汁在砚台中缓缓流动,仿佛是他心中无尽的悲伤在流淌。
他深吸一口气,提起笔,墨迹在纸上缓缓洇开,如同他心中蔓延的悲痛。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
他笔走龙蛇,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诗句从笔尖流淌而出。
他以绿珠为喻,将青莲对他的深情厚谊,以及她为守贞自尽的悲壮,化作一行行泣血的文字。
在这首诗中,他回忆着与青莲在曲江池畔的点点滴滴,那些谈诗论句的日子、那支并蒂莲玉簪的定情,都成为了他心中最痛的回忆。
他仿佛又看到了青莲穿着藕荷色襦裙,在垂柳下浅笑嫣然的样子,可那一切却都已如梦幻泡影般消逝。
他将这首诗命名为《绿珠篇》,不仅是为了纪念青莲,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她的深情和对这残酷世道的控诉。
诗成之后,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瘫坐在椅子上,泪水无声地流淌着。
他将诗稿贴在武府门前,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青莲的遭遇,让青莲的在天之灵能得到一丝慰藉。
果然,诗稿引来了众人的围观,人们纷纷为青莲的遭遇感到痛心,也为李知白的深情所感动。
然而,这首诗也为他招来了更大的灾难。
6.2 自身遭遇武承嗣看到《绿珠篇》后,暴跳如雷。
他觉得李知白不仅是在为青莲鸣不平,更是在暗讽他的暴行。
他决定彻底铲除李知白,以泄心头之恨。
于是,他指使亲信诬陷李知白谋反,很快就有一纸状书送到了朝廷。
朝廷中本就对武承嗣畏惧三分,再加上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李知白的清白,李知白很快就被投入了大牢。
狱中的日子如同噩梦一般。
阴暗
潮湿的牢房里,散发着刺鼻的霉味。
老鼠在角落里窜来窜去,发出吱吱的叫声。
李知白被关在狭小的牢房中,手脚都被枷锁束缚着,动弹不得。
狱卒们为了逼李知白认罪,对他进行了残酷的折磨。
他们用鞭子狠狠地抽打李知白,那皮开肉绽的疼痛,让他几次昏死过去。
他们还用冷水泼醒他,继续折磨他。
李知白虽然受尽折磨,但他始终不肯低头。
他知道,自己一旦认罪,就再也没有机会为青莲讨回公道了。
他咬着牙,忍受着身体上的疼痛,心中充满了对青莲的思念和对武承嗣的仇恨。
在狱中,他时常想起自己与青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那些谈诗论句的日子,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他也时常想起自己曾经的抱负,想要通过科举入仕,为国家和百姓做些什么。
可如今,他却被诬陷入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他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但他始终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临刑前,他托人将自己的诗集和那支断簪埋在青莲的坟前。
他希望自己的诗作能流传下去,让后人知道他和青莲的故事,也希望那支断簪能陪伴着青莲,让青莲在另一个世界不再孤单。
7.1 曲江遗梦多年后,长安城依旧繁华如昔,曲江池的水依旧波光粼粼,只是那份属于李知白和青莲的故事,已被岁月掩埋。
偶尔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在茶余饭后,提起那个曾经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书生,以及那个美丽聪慧却红颜薄命的婢女。
他们的故事,如同曲江池畔的一缕清风,轻轻拂过人们的心头,留下无尽的叹息。
每当春风拂过,曲江池边的垂柳便会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往昔。
桃花依旧盛开,如云似霞,却再也无法看到那对才子佳人漫步其中的身影。
偶尔会有游人经过青莲的坟前,看到坟头开着几株洁白的莲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有低语:“莲子清如水,莲子苦如霜。”
李知白的诗集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读着他的诗,仿佛能感受到他对青莲的深情,以及他对那个时代的无奈。
他的诗,成为了那段爱情的见证,也成为了后人怀念他们的寄托。
而那支断簪,静静地躺在青莲的坟前,与她相伴。
它见证了他们的
爱情,也见证了他们的悲剧。
每当月光洒在坟前,那断簪便会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曲江池,这个曾经见证过无数爱情的地方,如今依旧美丽。
只是,它多了一份哀愁,多了一份思念。
李知白和青莲的故事,成为了曲江池永远的传奇,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为之感慨。
他们的爱情,如同曲江池的水,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段永恒的遗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