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还是不足啊。
扁担老汉笑了笑,将筐子里的五斤羊肉塞入了魏大山的一个空袋子里,而魏大山则是将刚才答应的鱼获,迅速的放到了老汉的筐子里。
确定无误之后,刚才还侃侃而谈的热情老汉,立马变成了陌生人,挑起扁担,就起脚开溜。
而马车旁的魏大山和李晴却是面面相觑。
大老远跑城里一趟,鱼没卖出去,反倒是先换了五斤羊肉。
其实,人们过上真正的好生活并没有多少年。
且不说现在是八一年,哪怕是到了千禧年开头那几年,北方很多地方的农村,都还存在着以物换物这种最原始的交易方式。
比如用麦子换西瓜,用麦麸换方便面,或者用豆子换豆腐的,十分常见。
换了五斤羊肉之后,魏大山和李晴又等了半小时,有几个老太太老大爷鬼鬼祟祟的凑了过来,一番警惕的交流之后,发现是倒腾粮票的。
魏大山一询问,一斤粮票五毛钱,缝纫机票要价二十五,至于自行车票更贵,直接涨到了五十块,价格不是一般的高。
当然,也不排除这些老大爷老太太们,看魏大山和李晴年轻,又看着像对情侣,免不了看人下菜碟,故意涨价。
一番拉扯之后,魏大山还是觉得贵,而这些老太太老大爷们,也没有买鱼的想法,就不欢而散了。
正在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男子,左看右看确定安全之后,也停了下来。
魏大山瞅了一眼,这自行车的车把是凤凰牌的,大梁和其他部位,却是永久牌的,十有八九,是从废品收购站或者二手车贩子那里搞来的组装车。
而在自行车的后座两旁,则是挂着两个大大的箩筐,上面用厚布盖着,里面显然也装了不少东西。
愣神的功夫,自行车男已经推着车子,凑了过来。
“兄弟,车上有什么货啊?”
魏大山笑道,
“鱼,怎么,要不来两条?”
“鱼啊……”
自行车男连连摇头,
“鱼有什么好吃的,也吃不饱,大冬天的,就该吃肉。我这里有呱呱鸡,有兔子,还有野鸡,你要不要来点?”
魏大山摇摇头,没有多言。
呱呱鸡和兔肉他都吃过了,再说已经换了五斤的羊肉,他现在并没有购买的欲望。只想把手里的这些鱼获卖出去换点钱,这样也方便给李晴买点好东西。
见魏大山不搭理自己,自行车男不屑的哼了一声,推着自行车,靠在几米之外歇着了。
白天交易就是这样,能不能卖掉手中的货,全靠缘分和运气。有时候站一天,也不一定卖得出去。
自行车男刚刚停下没多久,正准备掏出洋火来抽杆烟呢,就有人凑了过去。
双方袖筒对着袖筒,一番交流之后,魏大山和李晴就看到,那路人从自行车男的筐子里拿走了两只呱呱鸡。
显然,这是交易完成了。
没过一会儿,魏大山看到,又有几个人走到了那自行车男的身旁,不出意外的,从自行车的筐子里,拿了一只已经处理过的兔肉和野鸡。
至于魏大山这边,虽然也有人过来询问,却并没有多少愿意购买的。
也就碰巧遇到一个孕妇,过来买了两条小鲫鱼,一共才卖了一块钱。
“大山,似乎肉比鱼更好卖啊!”
这一幕落在李晴的眼中,也不由朝着魏大山吐槽道。
凡事就怕对比,他们明明提前来的,却只卖了两条鲫鱼,而那自行车男才来不到二十分钟,就卖了这么多,李晴心态有点不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