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的九月,阳光明媚的师范大学报到日,林小满站在校园里,望着熙熙攘攘的新生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录取通知书,上面烫金的“录取”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小满!”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转过身,看见陈默站在不远处的台阶上,依然是那件洗得发白的校服外套,袖口上几处磨破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许多,但眼神依然坚定而温暖。
“老师!”
林小满快步跑过去,激动地抱住了他。
“你来了。”
陈默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我一直在等你。”
林小满这才注意到,在新生报到处的名单上,“陈默”的名字赫然在列。
她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老师,您也来读书了吗?”
“不。”
陈默轻轻摇了摇头,“我是来完成一个心愿的。”
他指向远处的教学楼:“我退休前最后的心愿,是把特岗教师的报名点设在了火车站。”
林小满心头一震。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三年前在高考前夜,陈默会说出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这座车站每十分钟就碾碎一个读书梦,但它也每十分钟见证一次生命的觉醒。”
“您为什么还要回来?”
林小满问道。
“因为教育的力量永远不会消失。”
陈默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远处的天际线上,“就像你一样,当年我在车站遇见你时,就知道你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林小满低下头,眼眶有些发热。
她想起高考前的那个雨夜,想起陈默背她蹚过洪水时的坚定身影,想起他在教室里用矿泉水瓶教她日晷时的笑容。
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老师……”她哽咽着说道,“您教会了我太多。”
“不。”
陈默打断了她,“是你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坚持。”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远处车站的方向。
林小满抬头望去,看见E12检票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站牌上滚动播放着“春晖助学热线:400-XXXXXXX”,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希望与传承的故事。
“您看。”
林小满指着远处说道,“车站已经重新粉刷过了。”
“是啊。”
陈默笑着点点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现在的接力棒在你手里了